中學《綜合素質》全真模擬卷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6-30
480

25.科學技術研究中“馬太效應”導致的結果是( )。
A.“扶強抑弱”現象
B.“扶弱抑強”現象
C.“強弱均扶”現象
D.“強弱均抑”現象
26.辦公自動化是將現代化辦公和計算機網絡功能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辦公方式,是當前新技術革命中一個技術應用領域,屬于信息化社會的產物。辦公自動化簡稱為( )。
A.CI
B.OA
C.CIS
D.OB
27.宋真宗趙恒御筆做“勸學篇”,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流布天下幾近千年。黃金榜求龍頭望,成了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自古華山一條道”。當“黃金屋’’成為讀書的唯一價值取向時,很容易將一個民族的思維納入功利和實用的框架,看似加速了現代化的進程,實則開了歷史的倒車。借書籍端正人生要義,“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才是書j的王道。這段文字要表達的意思是( )。
A.人們對于讀書的理解,不能讓功利的目的占了上風
B.“書中自有黃金屋”是許多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
C.讀書就是讀書,何必附加上那么多的東西
D.讀書可以啟智明理修身養性,也可以蒙蔽心智唯利是圖
28.人生不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極可能近大者大,近小者小。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大人物。有為的青年,首先應該知道你這一行的權威人士是誰,然后想辦法“接近”他們。例如,讀他們的傳記,聽他們的演講,了解他們的成就,使自己襟懷開闊,目標遠大。這就像做書法家一樣,手上備有若干部真正的好碑好帖,時時觀摩,而且任何機會看見好字,決不放過。最能概括上面這段文字的一個字是( )。
A.持
B.恒
C.愿
D.志
29.張三:只有正式黨員才可以舉手表決。李四:不對吧!孫鳳也是正式黨員但他并未舉手表決。李四的回答是把張三的話錯誤地理解為以下哪一項?( )
A.所有舉手表決的人都是正式黨員
B.孫鳳要舉手表決
C.所有正式黨員都舉手表決了
D.沒有正式黨員舉手表決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材料
某班黑板旁邊貼著一張班規:值日衛生不整潔者,每人每次罰款1元;上課教師提問回答不出者,每人每次罰款2元;上課遲到者,每人每次罰款3元;上課不專心聽講或交頭接耳者,每人每次罰款4元;考試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罰款5元。罰款由生活委員統一收取、保管,由學習委員獎給每次考試前五名的學生。鐘某是該班的學生,其父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的母親突然生病,為了照顧母親,他上學遲到了,成了第一位受罰者。第二天,他以買筆為由,向母親要了3元錢,“主動”交給了班上的生活委員。這條班規制定實施僅1個月,就有13位同學受罰。對此,學生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而老師們則認為對違紀者實行經濟制裁會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
問題:這樣的班規合法嗎?學校是否有罰款權?(14分)
31.材料
“新時期中小學師生關系大調查”中,從學生答卷反映的情況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只有12.3%的學生首先想到教師;“心里有話要說的時候”,只有48%的學生找老師說。而從教師答卷調查結果看,卻有90.2%的教師認為“所有學生”或者“大部分學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師愿意與“所有學生”或者“一部分學生”交朋友。而當調查問到“有人認為,對學生適當體罰是必要的”,居然有53%的教師表示對這種看法“可以理解”,認為“其確實有一定效果”。
問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認為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14分)
3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分而食之(節選)
聚而食之的場合,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家庭之聚,一種伙食團之聚,一種是宴會之聚。不論哪一種,都同樣地不衛生。豈止不衛生而已,而且成了專門制造疾病的細菌傳染工廠。有些衛道的醬瓜之士,一聽說不衛生,馬上熱血沸騰,號日:“洋大人抱著接吻就衛生啦?他們火車站也抱,飛機場也抱,馬路上也抱,怎么不傳染呀!偏偏中國人骨肉團聚在一個飯桌上,不過共喝一碗湯,共吃一盤菜,就不衛生啦?”嗚呼,接吻有它特定的對象,而且往往只不過一陣子,過了那股熱乎勁,也就自動收山。聚而食之,卻是每天三頓,病河永浴,白頭偕老者也。家庭之聚,吃吃親人的口水,或許沒啥了不起。但是伙食團之聚,或宴會之聚,去吃那些毫不相關、甚至陌生人的口水,就實在有些于心不甘。如果有病菌的話,順著口水,倒灌入湯菜,然后再倒灌入自己尊肚,一旦躺到床上哼哼唧唧,小鬼敲門捉拿,還不知道該病是怎么弄到身上的,見了閻王報到填表時,連筆都難下。
四十年代,中國跟大日本帝國作戰時期,很多學堂遷到后方,家在淪陷區的學生老爺,靠著教育部的貸金,維持殘生。舉重慶沙坪壩的中央大學堂為例吧,八人一桌,四菜一湯,幾乎用最精密的食油探測器都探測不出啥油水來。偶爾有盤花生米,立刻天下轟動,便約法二章:“只準騎馬,不準坐轎。”騎馬者,只能夾一粒;坐轎者,筷子平放,劃地而起,一下子就是三五粒。嗟夫,一盤能有幾個三五粒耶。這種往事,現在回憶起來,固余味無窮,但當時卻是高級知識分子,在聚而食之壓力下被逼出來的嘉言懿行。
柏楊先生不幸或有幸,曾參加過一個大伙食團,跟抗戰時的學生老爺一樣,見飯愁的鏡頭再度重演——不過經常卻是都有幾塊肉的,而奮斗的目標也就那幾塊肉。嗟夫,在聚而食之的戰場上,最可怕的有三種人物,一日“菜狼”,一日“菜虎”,一日“菜端”——菜端最最高竿,英雄好漢把菜盤索性端到自己御面之前,別人多看一眼,他的鼻子都能冒出烈火。幸好“菜端”動物,屬于稀世之寶,不容易碰見。最常碰見的是“菜狼”“菜虎”。這類朋友的精彩表演,跟知識程度無關。柏老曾一度跟一位大學堂教習一桌,從第一頓開始,菜剛拿到臺面上,他閣下就兩眼發直,筷子在其尊手中轉動如飛,抽冷子就把埋伏在蘿卜深處的一塊肉丁發掘出來。大家剛要驚呼,第一塊“咕嚕”一聲,早下了肚,第二塊已祭到半空中矣。三下五除二,飯才吃了幾口,菜已全光。大家這才發現,大勢不好,正跟虎狼之輩,面面相對。
嗚呼,害不害臊?當然不害臊。一個人的熱量如果低過于兩千三百卡路里,就不會害臊;如果低過于一千五百卡路里,連羞恥之心都沒有啦;如果低過八百卡路里,那就要殺人放火,社會秩序都無法維持。我們似乎還沒有低到連羞恥之心都沒有的程度,所以最后協議,改為分而食之,逐塊分開肉,再逐個分開蘿卜。于是圣瑪利亞的奇跡出現,該大學堂教習忽然間文明萬狀,也不瞪眼啦,也不猛搶啦,平常菜都不夠吃的,也夠吃啦,而且還有剩的,總是留一塊肉或半塊肉到下頓沒有肉的晚飯時吃。
不僅伙食團的聚而食之有這種奇觀,縱然家庭中的聚而食之,也有這種奇觀。兵強馬壯的大哥大姐,往往先下手為強,對準一道好菜,立刻風卷殘云,有些還身懷絕技,只要往火鍋里一攪,就能把精華全部夾住,弱小民族的小弟小妹,抗議的抗議,嚎叫的嚎叫,氣壯山河,聲震屋瓦。老爹老娘則拉著嗓門吆喝,一會教訓小子不準在盤子里連夾兩次,一會告誡丫頭不要在鍋子里翻江倒海找蝦仁,一會安撫小弟小妹要學“孔三歲,能讓梨”——可是孔融先生讓了大梨,還有小梨,小弟小妹讓了那個魚頭,就再沒有魚頭矣。于是大的喊,小的跳,老的擂桌子。
聚而食之完全靠禮讓來維持,只能律己,不能律人,律人就必然發生冷戰熱戰各種混戰,不但傷感情,簡直傷理智。而單方面的律己,也不能持久。必須把禮讓變為有形式可遵循的條規,才算秩序,不能全靠內省工夫。聚分雖是小事,但它每天三次再現,長年累月,影響中國人的性格行為卻太大啦。只有改弦易轍才能幫助我們逐漸恢復坦蕩的胸襟,至少可以使具有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中國,先行在吃相上,成為真正的禮義之邦。
問題:(1)作者反對“洋人的接吻”和“中國人的聚而食之”相提并論的理由有哪些?(5分)
(2)結合全文分析“聚而食之”的害處有哪幾點?分別舉出哪些事例?論證方法有哪些?(9分)
①“聚而食之”的害處________
②所舉事例________
③論證方法________
三、寫作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賞識,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
賞識教育的特點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而抱怨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做,無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以“賞識教育”為話題進行寫作,文體不限,詩歌除外,1000字以上。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全真模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