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壓密題及答案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9-25
408

答案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一個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2.A【解析】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變化,表現在: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在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3.A【解析】“學高為師”“良師必須是學者”強調的是本題性知識,也就是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4.C【解析】加強師德建設是具有社會意義的重要工程,是貫徹以人為本的現實需要。
5.C【解析】C項的做法既是對學生的寬容,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6.D【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說要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其中學生的安全,是他們的人身安全;學生的健康,是他們的身心健康;學生的權益,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益。
7.C【解析】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密切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還有教師富于激勵與想象的傾向性。
8.D【解析】略。
9.B【解析】教育基本法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調整教育內部、外部相互關系的基本法律準則。我國的教育基本法是1995年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0.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的權利受到保護,不得隨意開除教師。
11.B【解析】任何法律上的救濟,都要以損害的發生為前提,即使發生了侵權行為但沒有造成損害,也不存在救濟問題,因此,損害的發生是教育法律救濟的前提。 -
12.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條規定,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13.A【解析】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故答案為A項。
14.B【解析】楷書又稱為“真書”或者“正書”。
15.C【解析】根據模態命題對當關系,不必然P等價于可能非P,故C項正確。
16.C【解析】張仲景是舌下給藥、胸外心臟擠壓和人工呼吸法的發明者,記載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中。
17.B【解析】在電和磁的研究過程中,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才為發電機的發明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第二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
18.A【解析】本題考查成吉思汗的成就,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元朝是忽必烈,滅亡了南宋也是忽必烈,行省制度是元朝才創立的,答案只能選A項。
19.D【解析】A項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B項也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C項是辛亥革命的意義。答案選D項。
20.A【解析】“重章疊句,一唱三嘆”講的是《詩經》的藝術特點。
21.C【解析】《史記》是紀傳體史學著作。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
22.C【解析】這道題不一定知道確切的時間,可以進行邏輯推斷。首先,《論語》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寫出來的,而《春秋》是孔子修訂的,所以《論語》在《春秋》之后。而《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于西周初期。
23.C【解析】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現實主義詩人,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唐代山水田園詩代表性詩人有孟浩然、王維等。
24.C【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25.D【解析】從“一般來說,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容易被與其目標一致的其他科學家所接受,作為他們的同事”可知“真正的同事”前的定語是“科學研究”“與其目標一致”,如果那些科學名人沒有動力去從事重要的新研究,那就不是“真正的同事”。
26.D【解析】第三學段側重對文章表達順序、作者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等的把握,句中的表述不全面。
27.D【解析】中年級的學生可以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語句。高年級的學生可以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28.A【解析】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其他選項的內容。
29.C【解析】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考查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材料一中張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傳統師生關系中的“師道尊嚴”,師生之間是對立的關系,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材料二中的老師沒有做到“身教”,為人師表;材料三中的師生關系體現了新型師生關系中的心理相容特點。
(2)材料一中張老師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僅要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又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同時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熱愛學生,要對學生充滿愛心,不能挖苦、諷刺學生、粗暴對待學生;第三要發揚教育民主,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要營造一個民主的教育氛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材料二中的老師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就要高度自覺、自我監控,要具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這是因為教師的言行舉止、品德才能、治學態度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材料三中體現了心理相容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態度、情緒、言行等的相互體驗而形成親密或排斥的心理狀態,不同的情緒反應對學生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起著重大的影響。
2.不應該賠償。學校組織正常的體育教學,進行800米比賽活動,沒有違反相關的教學規定,并無過錯。孫某暈倒后,學校進行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時通知醫院。在整個救治過程中,學校采取的措施并無不當。因此,孫某的死亡與學校沒有關系。
3.(1)端午節在住宅門墻上掛艾、在孩子的耳縫間別艾、在女孩的香包里包艾,以消除禍患;以艾煙驅蚊蠅,以艾配百方(以艾入藥);用艾傳遞“天火”訊息。
(2)味澀苦而氣留香。在貧瘠的土地上隨遇而生,卻流芳人間,寄寓希望。
三、寫作題(寫作思路)
首先,烏申斯基的這句話體現的是教師勞動的示范性特點。教師特別是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教育活動進行時存在,在學生未來的成長道路中也具有延時的價值,而且舉足輕重,不可替代。其次,考生應從烏中斯基這句話中提煉出論點,如“德高為范”。然詹,可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組織論據。從而使論點更加生動真實。最后,考生應著眼于論點,進一步加以理論上的深化與升華,從而使文章更加充實、完整、有力。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壓密題及答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