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素質之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編輯:育德園師 2018-10-10
339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綜合素質給大家一個錯覺就是很簡單,但其實掛科率是最高的,其中最難的一部分內容就是文化素養了,需要考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五行八卦,考生非常的頭疼,今天老師就特地給大家整理一些文化素養中每年考2-3道選擇題的知識點,中國文學。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可分為風、雅、頌三類,大量運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春秋》,孔子編著,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
4.《左傳》,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編著,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5.《國語》,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由各國的史料匯集而成。
6.《論語》: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7.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8.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其著作《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稱為“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
9.《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中最長的一篇,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長篇敘事詩。后人把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10.《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標志著中國文人五言詩的成熟。
1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代表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馬篇》《洛神賦》等。其中《燕歌行》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應場、阮瑀、劉楨。
19.陶淵明,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一體。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13.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為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品為東晉干寶的《搜神記》。
14.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15.王維、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王維的代表作品有《鳥鳴澗》《山居秋暝》等,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等。
16.高適、岑參是邊塞詩派中成就最高的兩位作家。高適的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別董大》等,岑參的代表作品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17.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代表作品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靜夜思》等。
18.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世稱“詩圣”。代表作品主要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
19.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
20.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其代表作品有詩歌《山行》《清明》《過華清宮》等,古文《阿房宮賦》。
21.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代表作為“無題詩”。
22.柳永,字耆卿,婉約派代表詞人。代表作有《雨霖鈴》(寒蟬凄切)等。
2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代表作有《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
24.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被稱為“千古詞帝”。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
25.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開豪放一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等。
26.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代表作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7.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代表作有《關山月》《示兒》《書憤》等。
28.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合稱“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29.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
30.白樸,字太素,號蘭谷。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代表作有《梧桐雨》《墻頭馬上》等。
好了,今天老師就先分享到這里啦,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去背,去記憶有什么不明白的,多問上課的老師,以及多看錄播即可。
移動端訪問:綜合素質之中國古代文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