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知識點,選擇題不再愁 !(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3-01
291

這幾天的考試純干貨背的怎么樣?今天小編帶來了《教育知識與能力》的選擇題高頻考點匯總,抓緊時間背誦吧!不要忘記收藏、轉發喲!
核心考點90%預測,臨考沖刺提分,考前點睛班 限時¥280 >>
學生發展中心
76.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包括:閉鎖性與開放性并存、自尊性與自卑性并存、批判性與創造性并存、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穩定性與可塑性并存、青春期沖動性與壓抑性并存。
77. 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78. 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觀提出教育與發展的關系要注意:“最近發展區”、“教學走在發展前面”、“學習的最佳期限”。
79. 根據情緒狀態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80. 中學生情緒特點包括情緒的自主性(獨立性),情緒活動的豐富性、情緒體驗的跌宕性(波動性、不穩定性、沖動性),情緒的逆反性、情緒的心境化。
81. 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表現:復雜性與簡單性共存、強與弱共存、穩定與波動(沖動)共存、外露性(開放性)與掩飾性(內隱性)并存。
82. 中學生情緒調節的主要方法:轉移法、補償法、發泄法、升華法、調節認知(認知改變)、積極的自我暗示、幽默。
83. 人格特征包括:整體性(整合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功能性。
84. 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
85. 性格的結構特征包括: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理智特征。
86. 奧爾波特把人格分為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個別特質又分為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87. 自我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
88. 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89. 佛洛依德把人格機構分成三個層次:本我(遵循快樂)、自我(遵循現實)、超我(遵循道德)。
90. 埃里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學前期(3~6歲)的主要危機是主動感對內疚感,學齡期(6~12歲)的主要危機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青春期(12~18歲)的主要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91. 中學生障礙性心理問題包括:抑郁癥、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網絡成癮、神經衰弱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92. 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強化法、消退法、代幣獎勵法、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理性-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
德育
93.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識(個體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覺的、想象的、倫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標志)。
94. 品德形成的一般過程是:依從、認同、內化。
95. 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96.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想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97. 德育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98. 德育方法: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練習法(實踐鍛煉法、實際鍛煉法、指導實踐法、鍛煉法)、品德修養指導法(個人修養法)、品德評價法。
學習交流平臺:關注育德園師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考試資訊!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知識點,選擇題不再愁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