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注意力分散行為的常見表現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4-16
408

眨眼之間,教師資格證筆試成績就要出來了,各位慌不慌?慌不慌?在等待成績的過程始終是不是百爪撓心,每天無所事事又有種負罪感,可是又不知道到做什么,讓育德小編來告訴你該干什么,那就是準備面試,不管筆試成績過與沒過,提前準備總是有好處的。
1.注意力分散行為的常見表現
第一,作業分心行為。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注意力分散行為,是最常出現的一種表現形式。一是表現為發呆、做白日夢。可從面部表情(表情無變化、眼神迷茫、沒有焦距)和身體姿勢(較長時間保持一種狀態)進行推測。二是拉扯同伴,玩耍,想吃東西、玩玩具、上廁所等。
第二,課堂分心行為。
分心行為表現為:玩弄自己的衣物、學具,與同伴講跟課堂無關的話,敲擊物品發生噪聲等;無故站起來,在教室隨意走動,離開教室等。
2.出現注意力分散行為的常見原因
第一,幼兒特殊的生理特點或障礙。
一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癥、自閉癥、智力落后兒童等;
二是在接受視覺、聽覺等信息的感知覺加工過程存在一些特殊性。如:不擅長通過聽進行學習,喜歡動手操作。
第二,引發注意力分散的外部環境因素。
一是教學目標太高,教學內容過于困難、枯燥,教學活動形式乏味;
二是完成作業難度高;
三是教師的語調、聲音單調,授課缺乏情感色彩和抑揚頓挫;
四是教室或房間內有吸引人的刺激物,如突然的聲音、有趣的事情、玩具、食物,負面的情緒等。
第三,不良的注意行為習慣。
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忽視培養這種良好的集中注意力的行為習慣。
3.注意力分散行為的處理措施
第一,消除外部環境中的不良刺激或減少這些刺激的負面影響。
一是調整活動或者任務的難度;
二是設計更加豐富的活動或者任務;設計具有趣味性活動或者任務;盡可能減少或撤出無關刺激:將玩具之類的物品放到孩子視線之外;盡可能消除負面情緒事件,若無法消除,降低影響。
第二,培養幼兒良好的注意品質。
一是在活動之前明確注意力集中行為的要求:清楚說明注意力集中的要求,并進行監督和獎勵;
二是在活動過程中關注幼兒注意力集中的行為,進行鼓勵;
三是當幼兒出現注意力分散行為的苗頭時,引導其回到原先的活動。
以上介紹了幼兒注意力分散行為的應對,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最后,祝你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注意力分散行為的常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