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要考點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3-21
356

在全國教師資格考試中,小學的科目二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這部分內容包括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教育心理學基礎和教學設計等內容,其中心理學基礎是考試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考試中占的比例較大,心理學基礎中注意這個知識點又是重中之重,多以理論點在實際事例中運用的單選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下邊就注意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解析。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注意是伴隨在心理活動中的心理特征。它不是一個單獨的心理過程,而是各種心理因素的共有特性。
一、 注意的功能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點。同時注意具有選擇功能、保持功能和調節監督功能。(1)選擇功能: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通過注意,人們總是選擇那些有意義的、有關聯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與當前活動有關的事物和活動,而同時抑制和排除那些無意的、無關聯的亦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或活動。(2)保持功能:這種功能使注意對象的印象或內容維持在意識中,一直保持到達到目的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準確的反應。(3)調節和監督功能:可以調控心理活動向著一定方向或目標進行,使偏離目的的活動得到糾正。
二、 注意的種類:
根據有無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無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不僅人類有,動物也有。無意注意雖然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但并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引起無意注意的條件:第一,客觀條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新異性、強度、運動變化、刺激物與背景的差異。第二,主觀條件:即人本身的狀態。包括人對事物的需要和興趣,積極地情感態度,個人的情緒狀態和精神狀態,個人的心境、主觀期待。(2)有意注意,也稱隨意注意,是有預先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條件有:第一,明確活動的目的和任務;第二,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第三,培養對事物的間接興趣。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目的或活動的最后結果的興趣。(3)有意后注意,也稱隨意后注意,它是有著自覺目的,但無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產生的。它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注意。培養有意后注意的條件:第一,培養有意后注意的關鍵在于發展對活動的直接興趣;第二,熟練和系統化。
三、注意的品質:
(一)注意的范圍:也稱注意的廣度,指在瞬間被人的意識所把握的客體的數目。此品質主要強調注意對象的數量,不強調時間長短,一般出現“數量詞”即是此品質。如:一目十行。
(二)注意的穩定性:也稱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對象上的持續時間。此品質主要強調注意持續的時間長短,不強調對象數量,一般出現“時間詞”即是此品質。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此品質強調同一時間內注意力在不同的對象身上,即同時注意多件事,一般出現“一邊做什么,一邊做什么”即是此品質。例如:邊聽邊講邊做筆記,自拉自唱等。
(四)注意的轉移:是指人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一事物轉到另一事物上去。此品質是強調人運用注意力去先后注意多件事,一般出現“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句式即是此品質。例如:第一節課聽語文,第二節課聽數學,就需要注意的轉移。
以上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注意的全部重要考點,各位考生在進行復習時應該以理論點聯系實際事例的方法進行備考,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