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該如何做好家園溝通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3-21
229

家園溝通是幼兒教師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的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但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卻不難發現,教師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一是忽視溝通,有的教師只重視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卻沒有意識到家長溝通的重要性;二是不夠自信,認為自己的學歷水平不高、專業能力不強,怕說錯話,不敢與家長溝通;三是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有豐富的育兒經驗,而不注意尊重和吸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容易與家長發生爭執。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作為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對幼師在園的常見問題有較高的關注程度,家長工作作為幼兒教師的必要工作內容,在考試中也經常出現。如2012年上半年案例分析中,考察到家園合作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及目前家園合作中存在的誤區(附1),2013年下半年案例分析(附2)中,考察家園合作的原則等,都暗示我們要關注幼兒園的家長工作。今天我們將就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問題進行剖析,學習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把握的方法和技巧:
1.反映問題的藝術
(1)先說進步,后提要求
比如,幼兒小便時不會主動提出,導致總尿濕褲子。教師在向家長反映問題時,應先說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進步表現,然后再提出應在鼓勵孩子大膽表達意愿方面多加關注,不然總尿濕褲子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身體健康,并且表示老師也會及時提醒,幫助孩子盡快擁有這種自理的能力。這樣表達,家長一定會感到老師對孩子的細心關注,也會好好配合老師的工作。
(2)準備在前,表達在后
教師在和家長反映問題前一定要有所準備,對孩子近一段時間的情況,特別是生活活動方面的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讓家長感到老師對孩子很重視,然后再逐步過渡到想向家長反映的問題上去,這樣也更有說服力。
2.解決問題抓要害
對于家長提出的一些不切合實際的要求或者是不理性的要求,教師也不要過于遷就和服從,應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和解決措施。教師要真誠地與家長分析事情的原因,向家長解釋自己的做法。比如,幼兒同伴之間發生矛盾糾紛,家長極為不滿,教師應引導家長認識到同伴之間的矛盾應該由孩子自己嘗試解決,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事事都依靠成人。對于祖輩家長責怪老師不幫孩子扣扣子、系鞋帶,不喂孩子吃飯的問題,教師應和老人心平氣和地溝通:要培養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事事依賴成人;孩子不愿來園是因為家里有爺爺奶奶喂飯,而幼兒園里老師要求他自己吃飯……家長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就能配合著對孩子進行教育了。
3.溝通問題投喜好
不同的家長對孩子在園的生活關注的角度不同。有的家長關注孩在幼兒園是不是吃飽了、睡好了,有的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與人交往的能力,有的家長關注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怎樣,還有的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情緒好不好,等等。教師在和家長溝通之前,對不同家長的關注點也應有充分的了解,這樣面對不同的家長,就可以投其所好與其交流。
4.安全問題求主動
最讓老師無奈和頭疼的無疑是孩子在園的安全冋題,孩子在幼兒園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可有的家長卻很難理解,不依不饒。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更加緊張。對于家長的責問,有的教師和言悅色,三言兩語冷靜處理,家長很快也就接受了;而有的教師不夠冷靜,意與家長評理,結果雙方越說越激動,鬧得不可開交。那么,怎樣才能更妥善地處理這種情況呢?首先是發生此類事情,教師一定要及時主動告知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不要等到家長來接孩子時發現情況提出質問,這樣處理起來就被動了。其次,平時也要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主動與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了解家長的教育需求,以便拉近家園間的距離,讓家長與幼兒園在育兒問題上達成共識,并形成良好的家園協作關系。這樣,—旦幼兒在幼兒園出一些小問題,家長也容易理解老師的不易。有的教師平時對家長視而不見,需要與家長交流了才主動出擊,這樣,家長往往會不領情,令教師難堪,達不到好的溝通效果。
總之,在和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時,要秉承尊重家長,幼兒為先的原則,認真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向家長匯報幼兒的一日生活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引導家長和老師一起教育幼兒發展,遇到幼兒的問題時,合理給出家長解決措施,及時在園所配合家長關注幼兒的發展,針對個體幼兒的不同情況,制定適應個體需要的教育方案。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化解矛盾,真正實現家園共育。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請聯系育德園師的講師,老師講一一為你解析,祝你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
移動端訪問:幼兒教師資格證該如何做好家園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