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考點精講之影響嬰幼兒發展因素之社會因素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3-21
224

嬰幼兒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會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質的和精神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對兒童的發展產生不同的作用。下面育德園師的講師為廣大考生詳細講解社會因素對嬰幼兒發展的影響。
社會因素包括兒童所處的社會、家庭、教育機構等各種環境因素。
1.環境引導和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發展
環境是指兒童周圍的客觀世界。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一切生物都離不開適宜的自然環境而生長發育。但對人的身心發展來說,不僅需要自然環境,更需要社會環境。如果離開了人類的社會環境就不可能產生人的心理,眾所周知,印度狼孩的事例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這里所討論的主要是社會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人一出生就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社會環境的范圍很廣,從大的方面看,包括他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從小的方面看,包括對兒童有直接影響的家庭及其成員、親友、鄰里、教育機構、同伴等。這些社會環境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兒童的發展。兒童的先天素質能否得到發展,向什么方向發展、達到怎樣的程度都受到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深刻影響。
環境的影響很復雜、多樣,其中有自發因素的影響和自覺因素的影響。自發因素影響是指那些無特定目的、未經組織的、帶有偶然性地發生作用的影響,其中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如果完全依賴自發因素的影響,將導致兒童發展的放任自流。自覺因素的影響,如家庭有意識的教育影響和教育機構的教育,都對兒童發展起主導作用。
2.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奠定基礎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最初環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是指家庭的經濟和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及家庭成員的語言、行為及感情的總和。它對學前兒童的影響主要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教養方式。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生活、學習物品是否充足,如何擺設與使用。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家庭中人與人是否和睦,尊老愛幼,各盡其責,商量諒解,語言是否文明有禮等;教養方式是指是否民主平等,尊重兒童個性,鼓勵自主獨立等等。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奠定基礎。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發展。對兒童生長發育、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其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如,我國著名橋梁講師茅以升,在回憶母親時寫道:“……她的言行德操,在我家垂為風范,勤儉操家,事親和順。審利害,察是非,英斷決疑,教養子女,視嚴實寬,協助親朋,既豐且勤。……”,母親還教育他“……要取得真才實學,真有實識、報國始有方……”正是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茅以升養成了愛祖國、愛家鄉,刻苦鉆研。奮發學習、勤儉樸實等優良品質,成為我國近代著名的科學家。
3.教育機構的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教育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中的自覺因素。它與遺傳、家庭相比較,對兒童身心發展中具有更為獨特的作用。它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用一定的內容和方法,對兒童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引導和影響活動。它決定兒童的發展方向,為兒童的發展提出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組織活動和學習,尊重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教育從環境中過濾了符合兒童身心健康的內容,有利于兒童全面發展;教育具有系統性,注重的是兒童終身發展。由此可見,社會教育機構的教育因素與一般的環境因素的不同在于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是一種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所以,通過這種教育可以使兒童優良的遺傳素質得到充分的顯現,使遺傳所提供的某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并可影響和改造不良的遺傳素質。教育還可以對環境加以取舍并可發揮和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減少或消除不利因素,從而促進兒童健康、全面和諧的發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資格證考點精講之影響嬰幼兒發展因素之社會因素了,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請聯系育德園師的講師,考試講一一為你解析,祝你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