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習理論備考之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3-10
175

學習理論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又是在考試中經常會出的一個考點。下面接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關于斯金納的相關知識點。
斯金納是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他的理論也是建立在動物學習實驗的基礎之上,對桑代克的實驗改進而形成的。
一、斯金納的經典實驗:迷箱實驗
把饑餓小白鼠放進特制的籠子里(斯金納箱),在籠里設計有一個伸出的操縱桿,操縱桿連接有一個供應食丸的裝置,只要籠中的小鼠按壓操縱桿,就能得到一粒食物。起初,小鼠在籠子里還是上蹦下躥,經過多次嘗試之后,小白鼠就學會了餓了要去壓操縱桿。在這個實驗中,小白鼠學會了按壓操縱桿來獲取食物的反應,把食物與操作性反應反應建立聯系,形成操作性條件作用。
他認為: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反應概率上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
二、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種: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而操作性行為則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系,是有機體自發作出的隨意反應,是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
1.強化
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銷懲罰)之分。
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2.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
(1)逃避條件作用: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2)回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條件作用與逃避條件作用都是負強化的條件作用類型。
3.消退
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稱為消退。消退是一種無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以達到消除某種行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4.懲罰
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體罰、譴責等),以消除或抑制此
類反應的過程,稱作懲罰。懲罰與負強化有所不同,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懲罰的運用必須慎重,懲罰一種不良行為應與強化一種良好行為結合起來,方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習理論備考之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了,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請聯系育德園師的講師,老師會為你一一解析,祝你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