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備考之教學組織形式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3-08
203

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一章中考試頻率相對較多,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對每一種教學組織的提出者、內容以及地位進行考查,對于學生來說在理解記憶方面容易產生混淆。因此在此部分的講解中,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較為熟悉的班級授課制入手,在對比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對比講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掌握此部分內容。
一、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
1.班級授課制
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一種集體教學形式。特征:班、課、時。產生于:1632 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為1862 年的京師同文館。作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優點和缺點并存。優點: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缺點:不利于因材施教。
2.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
設計教學法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任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這種方法是由杜威的學生克伯屈提出來的。
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通過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才能,但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知識,而且對教學設施和條件要求較高。
3.班級授課制的不同形式—復式教學和現場教學
復式教學—班級授課制的特殊形式。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成一班,由一位教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節課里對各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讓其他年級學生做作業或復習,并有計劃地交替進行;同單式教學(即把同一年級的學生合成一班,在一個教室內由一位教師教學)。
現場教學—班級授課制的輔助形式。在自然和社會現實活動中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便是現場教學。現場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的補充,而且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發展,是與課堂教學相聯系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借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激發學習熱情,培養獨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
4.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對教學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各個環節進行重新組織和調整。從重視個體發展的角度看,個別化教學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機會均等。
5.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集體教學的一種,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即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外部分組是指打亂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做法,而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班。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等編組。
6.特朗普制
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特朗普創立。其做法是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以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統一的上課時間。
二、講解注意事項
引導學生掌握班級授課制的基本內容后,從班級授課制的缺點作為切入點,將反對班級授課制的設計教學法和道爾頓制引入,使學生建立起教學組織形式之間的關系。在講解設計教學法以及道爾頓制是要進行詳細的對比,明確二者的異同點以及提出者。繼而再講授班級授課制的特殊形式以及輔助形式,這樣圍繞班級授課制,學生能掌握五種教學組織形式。另外3種從內容、地位以及提出者一一講解即可。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之教學組織形式,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信息,請聯系育德園師的講師,老師們會一一為你解答,祝你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
移動端訪問:《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備考之教學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