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2-13
419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教育部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構建了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當然,這是國家宏觀層面的政策,在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過程中呢,主要涉及的是以下的六個方面,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要以主觀題的方式去出題,比如材料題:某教師做法不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讓你去評價,或者簡答題的形式……那接著就由我跟大家聊一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幾個方面吧!
課程改革從總體上已由實驗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以下六項改革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1.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注意這點在以后面試過程中體現比較明顯,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以前是二維教學目標: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現在是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注意以前的學科界限分明,現在倡導全方位發展人才,也就是說你在教學中要體現人文情懷。例如語文《望天門山》一詩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很好的體現了物理的相對運動,體現了人文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結合!打破了學科本位的思想。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注意以往的知識,會脫離生活實際,而現在社會需要的是能學以致用的人才,而非紙上談兵的稻草人。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向學生舉例子,舉生活當中會出現的實例!!!來證明你教的知識是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注意以往的學習是你學你的,我學我的,學生之間缺少交流,這就忽視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德育工作!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是通過一系列的交流合作促成的,那么如何培養呢?德育!就從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去培養!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注意以往的課程設置的好壞主要是依據中高考或者說各種考試來評判的,而現在的課程設置主要是看對學生能力、品行等的培養起了多大作用。比如一堂體育課,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動作技能,但學會了團結同學,這也是一種好的課程設置。
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注意以往是國家教材一統天下,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就像標準件兒一樣,毫無個性可言,也不能體現地區發展的差異性。所以現在推出了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管理,通過這種形式來豐富學生的視野,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比如長春版的美術教材里面就有堆雪人的手工類課程,而人教版同樣的位置,是泥塑。雖說注意事項等大同小異,可長春版的地方教材更具特色,易于被當地學生接受。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了,總之很好的理解各種課程設置對于教師資格考試可以說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加油努力。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