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難點-德育過程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1-31
158

德育這部分的知識點,在教育學部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般教師資格證考試中這部分都會出題,但是相對的題量會少一些。這部分的知識點在考試的時候主要以客觀題為主,但是主觀題也會考查。這部分知識點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大家能夠抓住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接下來主要針對德育過程的相關概念及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這兩個重要知識點進行介紹。
知識點1:德育過程的相關概念
1.德育過程的含義: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規律,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并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其品德發展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個體社會化和社會規范個體化。這里的兩個關鍵詞就是“個體社會化”和“社會規范個體化”,也就是說德育的過程從本質來說就是這兩個關鍵詞,個體行為能夠符合社會的規范,社會的規范又能夠在個體身上有所體現。
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是德育過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決定德育過程本質的特殊矛盾。這一矛盾是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它貫穿于德育過程的始終。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這里的一個重點內容,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就是學生現有的道德水平和老師要求學生達到的道德水平之間的矛盾,例如:老師們要求學生們都能夠成為四有五育的人,但是學生們的道德水平仍然較低。這就體現了德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
3.德育過程的實質是教育者將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知識點2: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的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
1.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
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道德認識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曉之以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隨地吐痰是不對的,都知道把摔倒的老年人扶起來是高尚的,這就體現了道德認識。
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道德情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動之以情”,我們知道扶老人是高尚的,扶起來我們就會很開心,如果看到老年人摔倒了而不扶起來,就會心生愧疚,這就體現了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當我們有了這樣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后,一般情況下我們也不會立馬就做出選擇,當我們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摔倒的老年人時,心中也會有一些掙扎,扶起來是很好,但是如果去扶會不會被訛詐,此時我們的道德意志就起了作用,幫助我們做判斷。
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一個良好的品德基本上不會去看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而是看有沒有一定的道德行為,也就是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扶老人起來這個行為。只有真正做出了道德行為,才真正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德水平,所以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2.德育過程要促進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的和諧統一發展。
(1)要注意全面性(統一性)
德育過程具有統一性。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道德認識指導、控制和調節著道德情感、意志和行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對道德認識的鞏固和發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豐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鍛煉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應在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同時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促進學生品德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全面協調發展。
(2)要注意多端性
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推動思想品德的發展,德育要注意發揮四者的整體功能。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鍛煉品德意志和培養品德行為習慣。有的班主任根據自己的經驗將德育工作總結概括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符合德育過程規律的。但是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順序,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1.活動和交往是德育過程的基礎。此句易出現單選題。
2.活動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
(三)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內部矛盾積極轉化的過程
1.認識性質的矛盾
這種矛盾是由于學生缺乏道德知識、經驗而呈現出認識上的差距或產生的錯誤思想、行為與道德要求的矛盾,學生常常表現為“有錯不知錯”。解決這種矛盾,需要向他們反復講解道德規范,提高他們的理論修養、認識水平。
2.能力性質的矛盾
這種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學生道德能力不強、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錯產生的矛盾,學生常常表現為“犯錯不自覺”。解決這種矛盾,必須引導學生注意總結生活經驗和加強道德的實際鍛煉,通過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養能力來解決
3.思想性質的矛盾
這種矛盾是由于學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與習氣,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規范犯了錯誤而產生的矛盾,學生常常表現為“知錯也犯錯”。對這種矛盾,要做到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認識自己思想與行為上的問題與錯誤,他們積極而認真的進行思想斗爭,找出錯誤根源,并督促他們努力改正錯誤。
(四)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性、反復性、逐步提高的過程
1.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個體品德的發展與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而是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經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就是這一點,我們個體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有耐心和毅力。
2.德育過程是一個反復的過程
個體品德發展不是直線上升,而是會經歷一個迂回曲折、甚至暫時倒退的過程。德育過程的長期、反復、漸進性特點要求教育者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有針對性地逐步發展他們的品德。必須持之以恒、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思想行為的反復,善于反復抓,引導學生在反復中逐步前進。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難點-德育過程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難點-德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