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考試十大核心詞與數學思想方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1-31
232

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考試該如何備考呢?請看育德園師的講師為大家分享的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考試十大核心詞與數學思想方法。
如何區分不同形式的似動知覺
運動知覺是人腦對物體空間位移的知覺,主要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其中,教師招聘考試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似動知覺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單選和判斷。但有時也會涉及到名詞解釋題和辨析題。具體來說,一方面是直接考查似動知覺的分類,另一方面,更多地是,通過呈現一個具體的情景或者生活實例,著重考查對似動知覺四種表現形式的理解和區分。所以,在備考過程中,不僅要求我們記憶,更要理解知識。
似動知覺是指將實際并不動的物體知覺為運動的,或者沒有連續位移的地方看到了連續的運動,簡單地說,物體實際沒動,但你感覺到它在動,是一種錯覺性的運動知覺。似動知覺主要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
(1)動景運動(兩靜止刺激相繼呈現):也叫最佳運動或φ現象,是指當兩個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時間間隔相繼呈現時,人就會感覺到一個刺激物在向另一個刺激物做連續運動。簡單地說,就是兩個靜止的刺激物相繼出現時產生的知覺。比如,霓虹燈、走字屏。
(2)誘發運動(一動一靜同時呈現):當一個靜止的物體周圍其他物體運動時,該靜止物體被知覺為運動的知覺對象。也即是,靜止的物體被運動的物體給引誘的像是在運動。例如,“月亮在白蓮花般地云朵里穿行”。這其實是云地運動引誘你知覺到月亮在動。
(3)自主運動(一靜止刺激):人在注視暗室內一個微弱的、靜止的光點片刻后,感覺到光點自己在來回移動的現象。例如,“暗室香煙”實驗,即你在黑暗的房間內緊盯著一個燃燒的煙頭,過一段時間后,便會感覺煙頭的光點在不停地游走。
(4)運動后效(一動一靜相繼呈現):在注視向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之后,如果將注視點轉向靜止的物體,那么會看到靜止的物體似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例如,當你注視流動的瀑布一段時間后,再看旁邊山的景色,感覺景色也在向上流動。
通過上述的解釋和辨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掌握理解和區分似動知覺的四種表現形式。
如何區分強化、懲罰和消退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是考試的重點和高頻考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中關于強化、懲罰和消退的相關考點。該知識點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如單選和判斷,偶有涉及辨析題。通常是呈現一個具體的情景或者生活實例,來著重考查對三者的區分和理解。
(1)強化
強化是指能夠增強行為反應概率的效果。分為正(積極、陽性)強化和負(消極、陰性)強化。
正強化是指給予愉快的刺激,如給予表揚和獎賞,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例如,當小明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時,他爸媽就允許他玩一小時“王者榮耀”。
負強化是指消除厭惡的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例如,當小明改正錯誤行為時,王教師不再限制其課間自由活動。
(2)懲罰
懲罰是指在反應之后緊跟一個討厭的刺激,從而導致反應概率下降。分為正懲罰和負懲罰。
正懲罰是指給予厭惡的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比如,關禁閉,體罰打罵。例如小明考試數學考了零分,媽媽罰他做家務,爸爸胖揍他一頓。
負懲罰是指消除愉快的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例如,小明期末考試英語沒有及格,爸媽取消了他暑假出國旅游的計劃。
這里,我們要注意區分負強化和懲罰。負強化是通過消除厭惡刺激來增強未來反應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呈現厭惡刺激或消除愉快刺激來降低未來反應發生的概率。
(3)消退
消退是指個體做出一起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會降低。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對其行為不理不睬,不聞不問。例如,上課時小明喜歡做鬼臉、愛出風頭,王老師對他不理睬,不關注,后來小明的這種行為就慢慢減少了。
綜上所述,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首先,從題干判斷出個體的行為反應是增強了還是降低了。如果是行為增加,那么就是強化,如果行為降低了,那么就是懲罰或消退。其次再判斷給予還是撤銷愉快、厭惡刺激。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移動端訪問: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考試十大核心詞與數學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