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常考點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1-27
133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教育組織形式考查方式主要以單選題和簡答題為主。單選題主要考查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特點,其中班級授課制為考試的重點,需要大家重點掌握,在這里,主要介紹教師資格證中常考的三種教學組織形式。
知識點講解
1. 個別教學制(單選:最早的教學組織形式)
個別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由學生個人與適合個別學習的教材內容發生接觸,并輔以師生之間的直接聯系。它雖然也有一群學生,但沒有固定的班級,學生的年齡和程度各不相同,每個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也無計劃,隨時隨意決定學習什么和不學習什么。
其有別于個別輔導,前者是針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使學生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學生,如后進生和優秀生。
(二)班級授課制(單選、簡答)
1.定義(采用最廣泛和最普遍的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是班級授課制,它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把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和規定的時間表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2.班級授課制基本特點
(1)以班為單位集體授課,學生人數固定;
(2)按課教學。“課”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一般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3)按時授課。把每一“課”規定在固定的單位時間內進行,這個單位時間稱為“課時”,課與課之間有一定的間歇和休息。
班級授課制用三個字簡單概括:“班”“課”“時”。 (單選)
3.班級授課制的產生和發展(單選)
(1)產生標志: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首次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作了論述,奠定了理論基礎。
(2)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4.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簡答)
(1)優點
①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②有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
③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④有利于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
(2)不足
①難以因材施教;
②難以形成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缺乏靈活性。
5.班級授課制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單選:考查與班級授課制的關系)
現場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常考點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常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