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技巧,拿滿教師資格證考試必考14分主觀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9-09-16
448

對于教師資格證考試,很多同學都很頭疼材料分析題中最難的“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方法!是的,小編也是如此,因為真的是不好答呢!稍有不慎就可能零分。為了防止接下來要考試的同學們,出現零分這種情況,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教師資格證考試的3個滿分技巧,快來一起看看吧!
考情分析
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閱讀理解中最難的一個部分。通常以材料分析題的第三道題呈現,主要考查考生篩選、歸納文本主要信息,理解重要概念、句子,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等能力。
一般是給定一篇材料,后附2道小題(均為主觀題,分別為4分、10分)。通常來說第二題要比第一題難,答題點也比第一題要多很多。通常來看,第一題的答案:分布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一般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題的答案:分布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或答案來自于全文的整理和分析。
答題技巧解讀
第一步:了解材料的性質。要掌握這一部分內容的作答方法,首先應該了解一下相應材料的性質,除2015年上半年幼小卷為科普題材外,其他均為社會科學類題材(包括文學、美學、哲學、文藝理論等)。以文學和文藝理論為主,材料多出自教育類期刊、文學批評期刊或是當代作家作品(這也是同學們讀起來晦澀難懂的原因)。
因此,大家可以利用閑余時間多閱讀一些相關期刊,一方面擴大閱讀面,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例如現在報刊上經常出現“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名詞,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便。
第二步: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義。詞語和句子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正確理解文中詞語、句子的含義,尤其是重要詞語、句子的含義,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材料中的重要概念或句子一般包括:1.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語句。2.體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語句。3.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對文脈的推進與轉接有關鍵性作用的語句。4.反映深層次含義的語句。5.運用了某種修辭的語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義的實質:一是將使用修辭手法形象化了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語言;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解題3步走
1.鎖定關鍵語句位置,提煉相關信息。一般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會用一定的篇幅進行說明或闡釋,一些材料對關鍵語句的闡述有時分散在文章的各個段落里面,有時集中在一起。因此對關鍵語句的理解就需要仔細閱讀材料,從而篩選有關重要信息。
2.結合上下文語境,全面理解關鍵語句。閱讀時不光要關注語言環境,還要關注文段內容敘述的背景、語句所在位置較具體的語境。通常作為概念的語句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材料的上下文或多或少包含其意思;有時為了表達需要,語句在文中被賦予特殊含義。所以閱讀時要有整體觀念,聯系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其指代的含義。
3.分析關鍵語句的結構,摸清關系摸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這里所說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具體是指開頭和結尾的關系,它們與主體部分的關系,以及前后照應的關系。摸清這種關系,既是分析結構的需要,也是弄清作者寫作思路的需要。
做題步驟
1.審題:確定題干要求。2.通讀:整體感知材料(最好一邊讀,一遍畫出關鍵語句)。3.借助關鍵信息(1)文章概括、歸納性語句,包括首尾段中心語句和每一段的首尾句。(2)作者抒發情感或表達議論的地方。(3)從關鍵詞出發,重點關注“但是”、“所以說”、“不過”…后面多是表達作者觀點;“例如”、“打個比方說”…前面多是作者有關敘述;“換句話說”表示前后同義,后面相對容易理解;“反過來說”前后不同義,可針對反面意思推敲其本意等等。(4)劃分層次:概括內容。可關注“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標志詞語。
除此之外,對于閱讀理解這一題的作答大家還需要注意的幾點:作答時應分條列點;看分值對應作答要點;概括具體,呈現全面。大家都掌握了嗎?如果你還沒有掌握,趕緊通過小編以上文章進行練習,最后祝大家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都能取得好成績哦!
移動端訪問:3個技巧,拿滿教師資格證考試必考14分主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