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8個教學原則,讓你教資考試得高分!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9-03-06
329

關于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很多同學都覺得知識點多而且還不好記,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考試中涉及到的小知識點,參加考試的同學趕緊背一下吧,背會就能拿到分哦~~堅持下去,考試一次上岸不是事!加油!
1. 直觀性原則
代表人物:
夸美紐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學習。”
烏申斯基也指出,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定義:
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③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2. 啟發性原則
代表人物:
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蘇格拉底:助產術;
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叫人發現真理。”
定義:
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求: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督促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
3. 鞏固性原則
代表人物:
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烏申斯基:復習是學習之母。
定義:
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②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4. 循序漸進原則
代表人物:
《學記》:“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
定義:
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則
代表人物:
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定義:
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要求:
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6.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定義:
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7. 量力性原則
代表人物:
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
定義:
又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8. 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
定義:
指教學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同時結合知識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教師資格證考試8大教育原則方面的知識點,同學們一定要好好的記~~
移動端訪問:掌握8個教學原則,讓你教資考試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