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備考筆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整理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5-30
185

2018下班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已定,11月3日,預計9月份可以開始報名,這樣看來,留給我們備考的時間不算充裕,所以同學們要抓緊時間開始備考。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整理,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群體也稱團體,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結合到一起,彼此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聯系的兩人以上的人群。
2.根據群體是否具有顯著的表面結構,將群體劃分為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正式群體的特點是成員有固定編制,群體內各成員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體規范明確規定的,有明確的隸屬系統、“權力結構”(如班級、社團)。非正式群體是自發形成的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往往是由于一些個體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形成的。
3.社會助長,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隨著工作難度的增加,社會助長作用會逐漸下降,最終會變為社會干擾。
4.社會惰化,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
5.群體極化指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的道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現象。人們傾向于在群體共同決策時比個人決策時表現出更大的冒險性。這種現象被稱作冒險轉移。
6.群體思維指群體決策時的傾向性思維方式。在具有高凝聚力同時又很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見直接影響的高層決策小組,常常容易出現為保持意見一致而使不同意見和評論受到壓制的群體思維現象。
7.從眾是指人們在群體影響和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的心理狀態,即在知覺、判斷、信仰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中多數人一致的現象。
8.影響從眾的因素:1群體的一致性2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在群體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現從眾行為,而地位低者容易出現從眾行為。(3)個性特征(自我意識發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產生從眾行為).
9.服從是指個體按照社會的要求、群體規范或者別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為。服從有兩種情況:1在有組織的群體規范的影響下的服從2對權威人物的服從.
10.模仿指個體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受到他人行為的刺激影響,而引起一種與他人的行為類似的行為。模仿有兩種:有意識的模仿和無意識的模仿。
11.感染是一種情緒的傳遞過程,它通過言語、表情、動作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緒和行為。
12.班集體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形式。集體是群體的最高層次,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結合到一起的人們的聯合體.
13.集體輿論是集體成員對某一事件公開表達一致的意見和看法。
14.集體規范是指用意約束集體成員的行為和價值的一個統一的標準,使集體成員的認識趨同,最終將認識模塊化、固定化的結果。集體規范只有真正被成員內化,才能發揮穩定的約束作用。
15.集體凝聚力是集體對成員的一種吸引力。
16.班集體內非正式群體的特點:心理相容、凝聚力強、會產生非正式領導。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最后,祝: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備考筆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