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10-21
80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怎樣培養幼兒園孩子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讓他們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我知道從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怎樣培養幼兒的處理能力呢?
一、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這是不對的,我們做老師和家長的,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2、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我們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然后問幼兒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我們要向他學習這種好的行為,來激發幼兒上進的意識。
二、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沒學會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幼兒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由于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要求就要有所區別。對于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須因材施教,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
2、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
3、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于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干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助幼兒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鞏固幼兒和生活自理行為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后的鞏固練習。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1、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例如讓幼兒小便、洗手、喝水等各個方面,我們都盡量讓幼兒自己動手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幼兒小便后提不上褲子,我們就教他用兩手向上提前邊和后邊,漸漸的就掌握了這一技巧,還有洗手的正確方法,如何洗,怎樣打香皂,成人都應耐心的教會幼兒掌握,盡量鍛煉幼兒的自立能力。
2、激發幼兒的好勝心,競爭之中促自理。孩子活潑好動,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以激起他的好勝心,躍躍欲試。我們可以抓住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比賽活動,以競爭促發展,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
這是我查找的怎樣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幾點。培養幼兒不是一天兩天的教育,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教育過程,孩子還小,我們要從小去鍛煉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移動端訪問: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