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教師的集體評課更有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9-17
46

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的同時,也想說說關于教師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這樣問題如何讓老師的集體評課更有效,在這里我找到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和大家分享。教師在教學中會互相的學習,而學習的方式正是評課,在評課中經驗得到交流,對新的教師資格考試中的考生來說是種福利。
考生提問:我是學校主管教研的主任,本學期組織過幾次教師集體評課活動,試圖通過這種活動來推動教研工作。但我發現,有的學科教師集體評課效果很好,有的則不如人意,如何讓集體評課更有效,能夠真正推動學校的教研工作呢?
育德回復:集體評課是促進教師反思、加強教師合作交流、深化校本教研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由于教師“不敢評”、“不會評”,導致有些集體評課活動效果如您所說的“不如人意”。要讓教師的集體評課活動更有效,要關注三個方面:
一、培養教師合作文化
首先,培養教師合作文化,讓教師在集體評課活動中“敢說話”。教師合作文化是基于教師之間的開放性、信賴性和相互支持、援助而形成的一種關系形式。倘若缺乏這種合作文化,教師集體評課要么淪落為“表揚會”,聽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要么可能會成為激化教師之間矛盾的導火索。因此,學校應該注重教師合作文化培養,引導教師在集體評課過程中敢于批判,能夠提出真實的問題,推動教師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提高教師對課堂的反思水平
其次,提高教師對課堂的反思水平,讓教師在集體評課活動中“會說話”。在有些集體評課活動中,教師雖然能提意見,但往往就課論課,或者直接提出“如果是我,我會怎么處理這個環節”。雖然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課例進行了反思和評價,但參與者收獲不大。原因在于教師的反思水平有待加強。在集體評課過程中,教師應超越課例的具體情境,關注其具體教學行為背后深層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將其作為問題進行反思和研討,才有可能真正促進教師的教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建立教師集體評課的相關機制
最后,建立教師集體評課的相關機制,讓教師通過持續的活動實現發展與提高。這種機制的建立,既要保證教師集體評課活動的實效性和持續性,又要合理考慮教師的工作和學習時間,不能為教師增加額外的負擔。此外,機制的建立并非一勞永逸,即使建立機制之后,學校也要經常了解教師對集體評課的看法,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以使教師的集體評課活動更加有效。
有了這樣的經驗交流,教師資格考試通過的考生,在工作中遇到這樣的制度會很淡然的接受,不會認為是種監督,會讓你的教學水平在很快的實踐中得到提升。
移動端訪問:如何讓教師的集體評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