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小學教育學測試題及答案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18
354

四、簡答題
41.【答案要點】(1)義務教育既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又會不斷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各國制定義務教育的制度,規定義務教育的實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永平所決定的。可以說,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實行義務教育的根本條件。
(2)義務教育既體現著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水平,又會促進現代文明的提高。一個國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公民的這種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機會均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的民主基礎之上,并通過法律形式來加以保障。義務教育是一個國家建立民主生活的基礎和工具。
(3)義務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又可以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作為國家的公民必須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這種觀念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認識清楚的,尤其在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因素,兒童與少年受教育的權利時常會受到侵犯。實施義務教育從法律上維護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42.【答案要點】(1)思想品德課-9其他學科教學。這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
(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買施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3)勞動。這是學校進行德育,尤其是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
(4)少先隊活動。少年先鋒隊是中國共產黨委托共青團領導的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它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和共產主義的理想教育自己的成員。
(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必須全面深入了解,并獲取社會有關方面和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
43.【答案要點】(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小學教育目的就其本質來說,是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但是,由于社會制度、經濟條件、文化歷史背景的不同,小學教育目的的內涵也不盡相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制定小學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
(2)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小學教育階段的教育對象是6~12歲的兒童,而兒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發展最關鍵的時期,這段時期的身心發展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小學教育要適應并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因此,小學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兒童的身
心發展規律。
(3)人們的教育理想。每個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工作時都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可能是明確的,可以用文字或語言明晰表達出來的,也可能是較為模糊的、籠統的,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指導著具體工作。
44.【答案要點】(1)教師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長和興趣愛好,有能使學生嘆服的 “絕招”。
(2)教師要對自己指導的活動領域有充分的、足夠的了解,包括歷史與現實的知識、人物或事件,這樣才能發揮咨詢的作用,才能在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支持、幫助與指導。
(3)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的關系。在課外活動中,師生間的關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點一學生的年級越高,就越是如此。
(4)課外活動要求教師具有比課堂教學更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5)教師還需注意收集有關資料并認真記錄、總結自己所指導的課外活動,也可以參考
其他教師組織的活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不斷提高課外活動的質量。
五、論述題
45.【答案要點】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1)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教師應當了解每個學生德、智、體發展的特點,各學科學習的情況與成績,有何興趣、愛好以及不足之處,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2)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對于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可以請有關學科的教師或校外專家進行特殊的指導和培養,讓他們參加一些與才能相關的課外小組和校外活動、競賽;在有條件的學校試行按能力分班教學;開設一些選修課以照顧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允許成績優異的學生跳級,使他們的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
六、案例分析題
46.【答案要點】王老師的班級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王老師并沒有以身作則,沒有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教會學生知識,并在此過程中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以及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還要求教師的思想進步、品德高尚、遵紀守法、工作認真,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境界。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所謂為人師表是指教師要在各方面都應該成為學生和社會上人們效法的表率、榜樣和楷模。為人師表具有鮮明的示范性,教師的品行應該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學生時想達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師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來教育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知識技能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所以教師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做學生的榜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心服口服,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小學教育學測試題及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