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2.1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18
309

(三)《義務教育法》的基本內容與實施
《義務教育法》共十八條,對義務教育的指導思想、實施對象及年限、學制、管理體制、辦學條件,各方應履行的責任與義務等方面做了具體的規定。
1.關于義務教育的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這一規定體現了我國義務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它包含以下內涵:一是必須堅持以法治教;二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使義務教育真正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素質教育;三是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它應該成為全民性的國民教育;四是必須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可能,確定義務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方法和步驟。
2.關于義務教育的實施對象及年限
《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6周歲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均為適齡義務教育學生;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兒童的入學年齡可推遲到7周歲;我國義務教育的年限為9年。
3.關于義務教育的學制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可以分為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指小學,后一階段指初級中學。我國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通常有: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學制”;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小學和初中“九年一貫制”。目前,我國初級中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及其培養目標日趨多樣化,主要有:全日制三年制初級中學、全日制四年制初級中學、全日制三年制初級職業學校,“2+1”或“3+1”的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分流班、注入職業教育的普通初中,以及非全日制初中。
4.關于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
《義務教育法》規定,我國義務教育實行的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義務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是指省、縣、鄉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在中央宏觀指導下,對具體政策、制度、規劃的制訂和實施,對學校的領導、管理、檢查和監督,以及在責、權上進行具體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這一規定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真正擔負起管理和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
5.關于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
實施義務教育需要一系列的辦學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辦學經費和師資。
在辦學經費上,《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所需事業費和基本建設投資,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予以保證”,“國家用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并使按在校學生人數評價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在城鄉征收教育事業費附加,主要用于實施義務教育”。
在師資條件上,《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采取措施加強和發展師范教育,加速培養、培訓師資,有計劃地實現小學教師具有中等師范學校畢業以上水平,初級中等學校的教師具有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畢業以上水平”,并將“建立教師資格考核靜;度,對合格教師頒發資格證書”。
另外,《義務教育法》還對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做了法律規范,并對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及追究方式。
三、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普及性
普及教育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發展中國家把首先普及初等教育、同時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作為主要任務;發達國家則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同時發展高等教育。近年來,一些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的普及問題已接近解決,正在向普及中等教育的方向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就非常重視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曾幾次發文要求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初等教育。《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從法律上保證了我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初級中等義務教育的實現。
義務教育是國民的基礎教育,是國家力量的根本源泉。作為初等教育的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小學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凡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做到不讓一個適齡兒童和少年不入學或中途退學,并且使他們每個人都能達到基本的教育要求;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對所有的入學兒童負責,愛護、關心、教育每一個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二)基礎性
我國的教育體系,一般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其中,小學和中學都是普通教育性質,并且,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
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它是一個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階段,對每個公民個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起著決定性
的作用。良好的小學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礎。從國家來講,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小學教育是國家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礎。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國家實施義務教育,這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這表明,義務教育只能是基礎
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其內容應包括國家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應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在完成這一教育任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強制性
義務教育不僅是受教育者的權利,也是由社會各階層、各方面和國家各部門共同承擔的義務。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量,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它集中體現在通過立法在全體適齡兒童、少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基礎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曾為小學教育的發展做過許多努力。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專門做出了《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但由于缺少法律的有效保證,我國基礎教育的普及工作發展遲緩,少年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時被侵犯,國民素質從總體上說還不盡如人意。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教育具有了強制性的特征。這不僅保障了少年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更重要的是使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從此有了法律“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