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心理學考前模擬試題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0-13
108

答案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C 2.B 3.A 4.B 5.D
6.C 7.A 8.B 9.A 10.C
二、判斷題
1.(×)智育不僅要促進兒童智力發展,還要培養兒童的求知興趣和學習習慣等。
2.(×)美育的重要實施途徑是日常生活。
3.(√)
4.(√)
5.(×)幼兒的發展必須是全面的發展,各個方面不可偏廢。
三、名詞解釋
1.教育目的:指通過教育過程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質量和規格的人。我國的教育目的是由國家管理教育最高決策層規定的,是對全國各級各類教育提出的、統一的、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教育目標是完成幼兒園教育任務、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指導思想,國家通過這一目標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領導和調控。
2.發展適宜性:指幼兒教育方案在充分參考和利用現有兒童發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每名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適合其個別差異性的課程及教育教學實踐。它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年齡適宜性;二是個體適宜性。
3.啟蒙性原則:是指幼兒教育要對兒童進行最基本的、入門式的教育,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初步的基礎。幼兒教育的實質是啟蒙教育。
4.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實施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5.一日生活的整體功能:指保教結合、日常活動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處處滲透教育,在各個環節注意幼兒身體的養護,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簡答題
1.制定幼兒保教目標的依據是:
(1)幼兒園教育目標要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和國情的需求。我國現有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制定幼兒園教育目標的重要現實依據。一方面我國生產力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另一方面,人們對于學齡前兒童的培養目標仍然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和一些錯誤的做法。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要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國情,并且成為指導人們正確培養孩子的綱領和原則。
(2)幼兒園教育目標也要預見社會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世界正在進行一場新的技術
革命,我國也毫不例外地處在這個潮流之中。這就要求教育不僅要面向本國社會的需求,還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和規律。
教育目標體現了教育者和社會對于教育對象的期望,這種期望是以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和規律為基礎的,這是制定幼兒園教育目標的重要依據。
2.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
(1)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幼兒自身應有的需要和權利。1998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公約指出生存與發展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第六條也體現了對幼兒發展權利和保護的重視。
(2)幼兒的全面發展應是指幼兒德、智、體、美等幾大方面都發展。由于德、智、體、美這幾方面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它們彼此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兒園課程要能推動幼兒在這幾方面的均衡發展,要進行整體設計。
(3)幼兒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應是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幼兒的發展除了身體、認知、語言的發展,還應有社會性、情感、交往和道德等方面的發展。
(4)幼兒的全面發展應是指通過教育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5)幼兒全面發展應是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過程。教師設計的活動應符合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充分地活動、主動地活動,力求使幼兒的活動性貫穿于活動發起、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中,使幼兒的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且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6)幼兒的全面發展是與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緊密關聯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時代的召喚和社會的需要,我們的幼兒教育應順應社會的需要,在幼兒教育現有目標基礎上,滲透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3.兒童觀是指對兒童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之總和。簡言之,就是社會或成人怎么看兒童,把他們看成是什么樣的存在。
現代兒童觀認為:兒童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發展中的個體,社會應當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應當為他們創造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這一新的兒童觀給20世紀中、后期的兒童教育帶來了令人鼓舞的發展,特別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化,保障了兒童的受教育權、發展權。兒童教育不僅在量的方面飛速擴展,而且在質的方面日益優化,確立了現代兒童教育民主化、科學化、個性化的發展方向。
4.幼兒的沖突是其溝通不暢的最激烈的表現形式,多發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動機會的選擇時。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沖突是教師的基本技能之一。應當看到,幼兒沖突并不一定是壞事,沖突本身及其解決是幼兒之間溝通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幫助幼兒正確地對待沖突、習得解決沖突的策略,通過沖突理解人際交往的規則、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權利、克服自我中心等,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幼兒在沖突時是很難傾聽對方意見的,因此教師就事論事地處理或輕率地介入其中往往效果不佳。
研究表明,教師的這一技能和能力實際上涉及較大的范圍,而不僅僅是在沖突發生后如何調解。比如,在平時一貫地為幼兒提供合作、分享、互相尊重的機會或模仿的榜樣;通過日常生活或多種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他人的行為舉止、愛好或情感不一定和自己是相同的,應當相互尊重;讓幼兒有機會體驗爭執而不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失敗或失望,學習簡單而有用的對付沖突的策略,體驗“商量”、“對話”的價值;引導幼兒自己解決沖突,而不依靠成人。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心理學考前模擬試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