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朗讀訓練方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11-03
264

朗讀從來都不只是簡單地讀書這么簡單,朗讀更多是一種藝術,從來就沒有天生的朗讀者,朗讀更多的是后天的訓練而成。但是絕不是盲目的訓練講究一定的方法與技巧,才能在短期內有較大的收獲。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學生朗讀訓練方法。
指導學生朗讀是中年級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學會讀書,喜愛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就是朗讀能力形成的過程,也是語言積累的過程。三、四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到讀寫的過渡,從這時起,教師首先就應注重指導學生讀書,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課題組實踐證明,搞好朗讀訓練有許多好處:
一、能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不論是放錄音或是教師范讀,還是學生試讀,只要朗讀得好,創造出情境就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使他們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二、有利于深入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推敲課文(包括詞句、段落、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情緒,從而把自己當成作者,靠朗讀代替作者講話,代替作者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抒發情懷。毫無疑問,這大大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味。
三、有助于密切讀與寫、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聯系,提高表達能力。朱自清講過“朗讀對于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周振甫說:“懂得音節和情緒的關系,到寫作時自會采用適宜音響、節奏來表達胸中的情意。”事實上,朗讀就是語音、語調、速度、節奏、力度的訓練,這對于提高表達能力有直接作用。
四、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一種好方式。不斷進行朗讀訓練,既能增強學生對語音的感受能力,還能增強對語言規范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如果這種語感形成了,只要聽到不正確的語音或詞不達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馬上就會從接受角度感到不適,甚至加以排斥。
當然,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積月累、勤讀、多思、反思實踐、不斷提高的結果,所以語文教師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訓練的前提下求得質量。為此,教師首先要研究課文,按照朗讀的要求做好準備;其次,要有計劃地安排好師生朗讀活動,使讀、議、點撥、講析有機結合起來,切實讓學生從實感經驗到理性上把握好什么是最好的朗讀。
實驗中,我們訓練學生采取多種多樣的朗讀方法,收效顯著:
1、換位體驗朗讀。轉換角色,體驗他人情感,讀出情感。
2、喚起生活體驗朗讀。以生活的感受為牽引,讀出感情。
3、表情、動作朗讀。做表情、動作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喜愛的形式,游戲形式的朗讀更容易使孩子讀出感情,朗讀時讓孩子配上動作、表情,容易在孩子內心激起共鳴,就讀出神韻了。
4、想象朗讀。激發想象,豐富文本。可以引導學生從被朗讀主體的動作、神態、語言,從耳聽、鼻嗅、口嘗、手摸等方面多角度想象,體味文字背后的畫面、蘊涵的不同情感。
5、辨別標點符號朗讀。不同的標點符號有著不同含義,包蘊著不同情感,通過分析標點符號,可以正確把握句段,從而讀得更準確、更有感情。“我一直在數你的刀數。”沃克醫生嚇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醫生不禁失聲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軍神》讀之前,問學生這段話中有什么符號?該怎么讀?這樣當學生朗讀時就注意了疑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特別是三個感嘆號,劉伯承的鋼鐵般的堅強意志,便通過讀展現出來。
除此之外,配樂朗讀、補充資料朗讀、換詞比較朗讀、教師示范引領朗讀等策略也能使學生在朗讀中讀出情味,讀出意境,讀出神韻,受到熏陶,獲得啟迪,享受樂趣。
移動端訪問:學生朗讀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