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普通話才能講好普通話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1-13
109

說起普通話,想必大家最熟悉不過了,但是說到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則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當代飛速發展的社會,普通話已逐漸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工具,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普通話的歷史,什么是真正的普通話。
標準普通話是在現代確定的語言,稱呼與定義因地而異,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在臺灣地區稱為“國語”,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在現代確定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而相對于非漢語的語言又常被稱為“中文”或“華語”。普通話、國語、華語,三者在語音、詞匯、語法上有著一定的區別。
1955年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上確定普通話的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中國共同語。這個定義實質上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提出了普通話的標準。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羅馬字母辨認拼切。但并不是把北京話一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并不等于北京話,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話。
就詞匯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指的是以廣大北方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普通話和北方方言很相近,內部一致性較強,北方方言(類同官話方言)分為北方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東北官話等,在中國各方言中它在中國大陸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國總人口很大部分。
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五四時期以來的現代部分白話書面著作,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普通話的語法以魯迅、茅盾、冰心、葉圣陶等人的著名現代白話作品為規范,并且還必須是這些現代白話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普通話是針對規范化來說的。普通話同時又是中國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它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通過對普通話的了解,相信大家對“標準的普通話”有所了解,作為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僅僅了解是遠遠不夠的,能夠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希望通過小編的介紹,能夠激起大家對普通話的興趣,早日成就一口吧標準的普通話。
移動端訪問:了解普通話才能講好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