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筆試常考“教育”知識點匯總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9-01-16
1474

教師資格證考試對于很多同學都很陌生,在考試前考生有沒有準備好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嫉闹R點,請考生認真查看 ,小編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第一,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第二,決定受教育的權利。第三,決定著教育的目的。第四,決定教育內容的取舍。第五,決定教育體制。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第一,教育培養出政治經濟制度需要的人才。第二,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第三,教育可以促進民主化進程。
(3)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的關系
(1)生產力對教育起決定作用。
第一,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第二,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第三,制約著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第四,制約著學校的專業設置。
(2)教育對生產力起促進作用
教育在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3.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1)教育對文化的影響
教育傳遞—保存文化,教育傳播—交流文化,教育選擇—提升文化,教育創造—更新文化。
(2)文化對教育的制約。
第一,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與水平。第二,制約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第三,教育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4.教育與人口的關系
(1)教育對人口的影響。
第一,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長;第二,提高人口質量;第三,改善人口結構。
(2)人口對教育的制約。
第一,人口增長率影響教育規模、決定教育需求大小。第二,人口質量影響入學水平。第三,人口結構影響各級各列學校在教育結構中的比例。
教育與人的發展
教育與人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的,一方面,教育在個體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一方面教育又要受到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個體身心發展狀態是教育行為的依據。
1.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
(1)內發論。
(2)外鑠論。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2.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2)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3)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6)穩定性
(7)可變性
3.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1)遺傳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遺傳”的涵義。遺傳是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的特點,也叫“遺傳素質”。
第一,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第三,遺傳素質的成熟機制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
(2)成熟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
第一,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第二,環境是推動人身心發展的動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第三,環境不決定人的發展。
第四,人對環境的反應是能動。
(4)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特殊功能
1學校教育的特殊性。
第一,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
第二,學校教育由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來負責。
第三,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2學校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或特殊功能。
第一,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規范。
第二,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第三,學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第四,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5)個體主觀能動性
個體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和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積極作用,包括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統一于人們的社會實踐之中。從活動水平角度看,個體主觀能動性由三個層次的因素構成,第一層次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生理活動;第二層次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最高層次是社會實踐活動。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筆試常考“教育”知識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