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人物篇,荀子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7-27
904

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為2018年11月3日,近年來,隨著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想要拿到教師資格簽證必須掌握扎實的知識。有人說幼兒教師資格證很好考,裸考也能過,其實不然,不論哪種類型的的教師資格證如果你沒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是大幾率通不過的,所以想要一次通過,成功拿證,成為光榮的教師隊伍中的一員,還是努力學習教師資格證的知識吧。
教師資格證常考人物:陶行知,荀子
陶行知,荀子
中國現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愛國者。是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相關考點如下: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學生,杜威提出過: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觀點,陶行知則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觀點。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三大主張,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一生教育思想和實踐的表達,他以這樣的赤子之心,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陶行知去世的次日,中共的挽聯是:“中國人民教育旗手,民主運動巨星”,毛澤東的評價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稱其為“萬世師表”,董必武稱其為“當今一圣人”。
荀子
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相關考點如下:
(一)“性惡論”與教育作用
荀子認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因此他認為應該以“禮”來約束。關于荀子的性惡論,考試中就只以性惡論的代表的形式考查,不會有其他更深入的形式。
(二)外鑠論
外鑠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環境的壓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教育。強調教育的價值,對教育的作用持樂觀的態度,關注的重點是學習。因為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變,所以荀子是我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人物。也使選擇題常考點。
(三)環境決定論
荀子有一句名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過度強調了環境在影響個體身心發展中的作用。這是一種環境決定論的觀點,考試中常考這句,就以“環境決定論”來考察。
(四)“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
荀況:“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荀子認為聞見、知、行,每個階段都具有充分的意義,由此構成一個完整的過程。
(1)聞見
學習的起點、基礎和知識的來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體與規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觀因素影響而產生錯覺。
(2)知
學習而善于運用思維去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就能自如的應對事物的變化。
第一,“兼陳萬物而中懸衡”。
第二,“虛一而靜”,“心”是藏與虛、兩與一、動與靜的統一。
(3)行
行就是知識的實踐,是學習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階段。
(五)論教師
將教師視為治國之本。教師參與治理國家是通過一個中介實現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荀況片面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服從,主張“師云亦云”。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祝你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人物篇,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