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3.1教師職業道德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4
523

5.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體系
遵從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借鑒古今中外構建教育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經驗和歷史教訓,我們以四種基本關系范疇和三個基本層面來構建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體系和內容。
(1)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
由于教育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興旺發達,關系到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實質上反映了教師處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集體相互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
?、倮硐雽用?br/> 忠誠并獻身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叭颂菥瘛?、“紅燭精神”便是其真實寫照。
?、谠瓌t層面
忠于職守、依法執教、為人師表、積極進取。
③規則層面
不準有違背國家法律、方針政策的言行,不準參與和支持有損于國家利益的活動;不得利用專業職務和專業工作(招生、考試等)之便,收受他人財物;不得在申請某一職務或職位之時出示虛假專業資格證明或做虛假陳述;不準做污染或破壞教育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事,如說臟話、故意損害教學儀器設施等;不準在工作時間內做與教育、教學工作無關的事;不準曠課、隨意調課和對工作敷衍塞責;不準在課堂上抽煙、使用移動電話;不準弄虛作假,虛報、篡改個人工作績效;不準掩蓋、篡改已出現的重大教育事故;不準衣冠不整。
(2)對待學生的道德
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的基本任務,因此,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師職業道德要面臨的最重要的關系。
①理想層面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谠瓌t層面
平等、公正、民主地對待學生。
?、垡巹t層面
不準使用威脅性語言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以民族、性別、地域、家庭背景、身體狀況、學習成績以及身心發展水平為由偏袒或歧視學生;不準以獎懲學生等由教師專業職務所賦予的權力或其他由師生關系所帶來的便利。謀求諸如推銷商品,特別是書籍、參考資料等私利;不準超范圍、超程度、超時間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不準以任何借口向學生索要財物或接受學生的饋贈;不準以個人的好惡,取消、取代或操縱學生正常的自治團體活動;未經學生本人允許,不準以任何借口查閱學生的日記或私人信件;不準因個人或少數學生不軌而責備或處罰全班學生;不準因學生違反紀律而加罰與違反紀律無關的任務(如因違反課堂紀律而加罰作業等);不準利用教師的優勢地位和便利條件與學生談戀愛。
(3)對待其他教師和教師群體的道德
在現代社會中,單個的教師已經很難完成對學生全面教育的任務。因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處理好與其他教師和教師群體的關系。
① 思想層面
自覺堅持教師集體以及其他教師的利益和需要高于個人的利益和需要。
?、谠瓌t層面
相互信任和尊重,協同工作,共同發展。
?、垡巹t層面
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公開場合或學生面前采取造謠中傷或誹謗等方式詆毀其他教師或教師集體的人格、聲譽、威信;不得抄襲、剽竊、貶低他人的學術、科研和教育成果;不得利用職務的便利,影響和妨礙其他教師的正常T作;無正當理由,不得違反教育集體共同作出的決定或指定的規則,擅自行動;不得幫助明知在品格、教育或其他有關品質上不合格者混入教師隊伍或晉升高一級職務或職位。
(4)對待學生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員的道德
影響學生發展的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因素。要把三者整合起來形成一種有利于學生成長的綜合力量,真正做到三位一體,教師就必須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和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
?、倮硐雽用?br/> 真誠相待,主動參與。
?、谠瓌t層面
主動溝通,平等相待。
?、垡巹t層面
不準向學生家長或有關人員提出非教育問題的批評,也不準因學生的原因,訓斥、侮辱家長和其他相關人員;不準暗示家長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向家長或相關人員索要錢物或謀求其他方面的方便和好處;不準以民族、性別、地域、經濟狀況、職務、職業、是否殘疾及相貌等原因偏袒或歧視學生家長。
6.目前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現狀
(1)部分教師缺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目前,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一些教師事業心、進取意識薄弱,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表現在懶于看書學習、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遵守勞動紀律、教育觀念落后、滿足于已有的知識、照本宣科、淺嘗輒止、不求上進等。這些都是缺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表現。
(2)體罰學生的現象仍然比較常見
目前中小學校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在一些地區并不罕見。教師體罰學生的手段除罰站外還包括打耳光、擰耳朵、打手板、用腳踹、罰蹲馬步、罰跑步、罰抄課文等,另外還有相當多的教師經常用帶侮辱性的語言傷害學生。
(3)部分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差的學生
由于受環境和先天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與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樹立尊重個性的原則,全面深人地了解學生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更好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做到“對癥下藥”。歧視“后進生”也和體罰學生一樣,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需要根治的一個痼疾。有的教師總是想法設法把個別教育起來特別費力的學生趕走;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畢業班中的“后進生”提前“送出”校門,甚至對“后進生”根本不收,如果要收便對家長提出額外的條件,比如:要比其他學生多交幾百或幾千元的學雜費、借讀費等。
7.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學校領導對教師職業道德不夠重視
學校領導在教師思想道德建設上應該起模范帶頭作用,即各級領導要嚴于律己,帶頭學習貫徹和實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身教重于言教,要求教師做到的,領導首先做到,要求教師不做的,領導堅決不做。領導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響和帶動教師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之一。領導可以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嚴格要求自己,帶頭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教師的表率;二是嚴格執行黨的各項教育方針和政策,轉變教育觀念,不因為眼前利益或小團體利益而默許、放縱教師中任何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
(2)經濟利益因素影響教師職業道德
少數教師受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超前消費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加上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種種壓力,導致心理失衡,在價值取向上出現“錯位”,在行為上出現違規。這些教師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將“人民教師”這個稱號拋到九霄云外,造成一切“向錢看”的傾向,必然導致教師職業道德的喪失。
(3)教師本人對職業道德認識不夠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響者、美德的體現者。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重要而持久的影響。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僅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3.1教師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