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命題點:科學常識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8-18
560

命題點2:新中國科技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科技蓬勃發展,在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農業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有的項目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960年,我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制成功。
1964年1o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的“長征”1號航天運載火箭順利地將“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送入太空軌道。
1971年8月,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1973年,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1983年,中國第一臺億次電子計算機系統銀河計算機研制成功。
1984年,大亞灣核電站開始動工興建。1994年2月1日和5月1日,兩臺機組分別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引進技術、設備和資金建設的第一座大型商業用核電站。
1984年-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云南澄江發現大批寒武紀動物群化石。
1988年,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
20世紀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力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1989年,中科院化學所研制丙綸級聚丙烯樹脂。在化學纖維5個品種滌綸、錦綸、丙綸、腈綸和維綸中,丙綸是中國自行研究開發成功的。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并行計算機研制成功,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1997年,長江三峽實現大江截流。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從1999年起,我國“神舟”1號飛船經過了4次無人飛行的試驗,并獲得成功,揭開了我國航空航天史上的嶄新的一頁。
2000年11月29日,我國獨立研制的第一臺具有人類外觀特征、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率先在中國取得突破,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制完成。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飛船載著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升上太空,“神舟”載人航天飛行第一次成功。這對我國載人航天具有劃時代意義。
2005年10月12日,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6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
2005年,青藏鐵路格爾木一拉薩段全線鋪通,于2006年7月1日開通運營。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按照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
2009年,中國第一個南極內陸科學考察站——昆侖站在南極大陸內陸正式建成。
2009年,中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化石距今約1.6億年。
2010年11月14日,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在美國公布,中國“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2570萬億次的實測運算速度,成為世界上運算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這也是中國第一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移動端訪問: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命題點:科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