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考點5.3信息處理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12-18
197

第三節 信息處理能力
(一)信息處理能力概述
信息處理能力是指主動收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即通過課堂教學及各種教育、實踐活動等途徑,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形成對信息“擇取”、“儲存”、“運用”的初步能力。
伴隨著20世紀下半期信息處理手段產生質的飛躍,一場教育革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幾代人共用的處理信息的方法面臨著被淘汰的結局。教育實踐已經表明,傳統的一套教材、一本教案吃一輩子的情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現代教育發展日新月異,天天有新的資料,有新的教學思想,有新的教學方法,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掌握這些新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教授學生,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能適應將來的社會需要。正因為這樣,提高教師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要真正提高教師的能力,首要的工作是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的信息,也就是要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儲、解碼、提取、應用和精制。
信息收集,人們常常與最先進的手段電腦掛鉤,實際上.范圍遠不止是電腦,傳統的書本、實地采集等等,都可以視為收集信息的有效方法。
傳統的存儲手段是利用書籍記載,長此下去,日積月累,材料之多,汗牛充棟,一個人傾終身之力,未必能盡讀,更何談進行細致研究。如果我們采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存儲,體積將大大減少,調取也將大為方便。
傳統的信息解碼是用人工的方法,相當復雜.不僅費時、也很費力,讀者查閱起來也感不便。在使用以計算機、網絡為標志的處理辦法以后,效率大大提高。
(二)信息處理常用的方法
1.熟練運用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閱用的文獻。
根據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把工具書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和參考性工具書。常用工具書主要有:
(1)字典、詞典
常用的字詞典有:《辭海》、《牛津簡明英語詞典》、《牛津英語詞源詞典》、《韋氏新編同義詞詞典》、《麥格勞?希爾科學技術術語詞典》、《朗曼科學慣用語詞典》、《新英漢科學技術縮略語大詞典》、《新英漢科技縮略語大詞典》、《中文大字典》、《同義詞反義詞對照詞典》、《世界科技人名辭典》、《日漢世界地名譯名詞典》、《英漢科技詞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中華百科辭典》以及眾多的專科詞典等。
(2)百科全書
常用的百科全書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百科全書》、《新不列顛百科全書》(中、英文版)、《大美百科全書》(中、英文版)、《布魯克豪斯百科全書》、《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麥格勞?希爾科技百科全書》、《數學百科全書》、《化工百科全書》、《科學家傳記百科全書》等。
(3)年鑒
常用的熱門年鑒有:《歐羅巴世界年鑒》、《世界大事年鑒》、《The A1manac of Cyprus 1999》、《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年鑒》、《中國經濟年鑒》、《中國經濟特區開發區年鑒》、《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國電影年鑒》、《中國年鑒》、《世界知識年鑒》、《美國年鑒》等。
(4)手冊
常用手冊有:《化學物理手冊》《貝爾斯坦有機化學手冊》、《蓋墨林無機化學手冊》、《核磁共振光譜數據手冊》、《蘭格化學手冊》、《無機物熱力學數據手冊》、《物理化學手冊》、《聯合國手冊》、《國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冊》、《機械工程手冊》、《橡膠工業手冊》、《溶劑手冊》、《電子器件數據手冊》等。
2.文獻檢索
文獻檢索是指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組織和存儲起來,并根據信息用戶的需要找出有關的信息過程,所以它的全稱又叫“信息的存儲與檢索”,這是廣義的信息檢索。狹義的信息檢索則僅指該過程的后半部分,即從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過程。
文獻檢索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要求我們善于思考,并通過經常性的實踐,逐步掌握文獻檢索的規律,從而迅速、準確地獲得所需文獻。一般來說,文獻檢索可分為以下步驟:
(1)明確查找目的與要求;
(2)選擇檢索工具;
(3)確定檢索途徑和方法;
(4)根據文獻線索,查閱原始文獻。
文獻檢索方法有:
(1)直接法
直接法又稱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檢索系統(工具)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它又分為順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①順查法
順查法是指按照時間順序,由遠及近地利用檢索系統進行文獻信息檢索的方法。這種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課題的系統文獻,它適用于較大課題的文獻檢索。
②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遠,從新到舊,逆著時間的順序利用檢索工具進行文獻檢索的方法。此法的重點是放在近期文獻上。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最快地獲得最新文獻信息。
③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針對項目的特點,選擇有關該項目的文獻信息最可能出現或最多出現的時間段,利用檢索工具進行重點檢索的方法。
(2)追溯法
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檢索系統,而是利用文獻后面所列的參考文獻,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獻),然后再從這些原文后所列的參考文獻目錄逐一擴大文獻信息范圍,一環扣一環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滾雪球一樣,依據文獻間的引用關系,獲得更好的檢索結果。
(3)循環法
循環法又稱分段法或綜合法。它是分期分段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長補短,相互配合,獲得更好的檢索結果。
3.互聯網信息檢索
互聯網信息資源是由連接在網上的計算機中的無數信息、網上的各種信息工具以及網絡通信渠道三方面構成。
網絡信息包括計算機中的數據庫、電子出版物、主頁信息、軟件以及各種格式的文件。
信息工具包括FTP、Te1net、Emai1、Gopher、Archie、WAIS、www瀏覽器、搜索引擎等。網絡通信渠道是指網絡提供的信息交流的渠道。
(1)網絡信息資源的類型
按照出版類型區分:網上信息資源有著和印刷型出版物類似的對應關系。
按照是否具有原創性:網上信息資源有一次資源和二次資源的區分。一次資源是指首次發表的原創性信息,二次資源是轉載已有的信息。
(2)網絡信息篩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①網絡信息資源選擇的途徑及工具
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網絡成為世界范圍內查尋信息最現代化、應用最廣泛的手段和途徑。由于網絡信息的數量龐大,人們無法對所有的信息進行搜集并對它們逐一進行評價。因此,可以運用有效的途徑和工具在無序的海量網絡信息中搜集所需的信息。
a.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一個對互聯網信息資源進行搜索整理和分類,并儲存在網絡數據庫中供用戶查詢的系統。搜索引擎是用于網上信息資源選擇的主要工具,按其工作方式可分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錄索引類搜索引擎。
垂直搜索是針對某一個行業的專業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的細分和延伸,是對網頁庫中的某類專門的信息進行一次整合,定向分字段抽取出需要的數據進行處理后再以某種形式返回給用戶。專業性搜索引擎信息相對集中,查找速度快,查準率較高。
b.網站
專業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容量大、內容全面、數據準確。專業網站是最簡單、最直接地獲取信息的方式。
一般來說,網站被用戶訪問的次數越多,說明該網站上的信息越有價值,而一個網站被鏈接的數量越多,也可以斷定該網站的內容比較重要。
c.網絡數據庫
網絡數據庫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品種齊全、內容豐富,數據標引深度高、檢索功能完善等特點,是經濟研究最重要的信息源,也是獲取信息的一個有效方式。例如,用于收集商務信息的網絡數據庫有:萬方數據資源系統(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宏數據庫(http://www.macrochina.com. cn/)等。
此外,還有學術領域的專家推薦;數字圖書館;一些傳統出版商經常根據用戶的需要出版一些網絡信息資源指南工具書,在國際上較有名的如《Internet Internationa1 Directory》、《Wor1d Wide Web Ye11ow Pages》等;通常一些網絡管理機構會定期地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組織網絡用戶投票評選“用戶推薦的優秀站點排行榜”,這些由網絡用戶提供的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網站的影響力。
②網絡信息篩選的基本方法
篩選信息的方法通常有查重法、時序法、類比法等。
a.查重法
查重法是篩選信息資料最簡便的方法,目的是剔除重復資料,選出有用的信息資料。
b.時序法
時序法即逐一分析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信息資料,在同一時期內,較新的選取,較舊的舍棄,這樣可能使信息資料在時效上更有價值。
c.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信息資料按空間、地區、產品層次分類對比接近實質的保留,否則舍棄。這種方法需要信息資料收集人員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即對自己所熟悉的業務范圍,僅憑市場信息資料的題錄就可以決定取舍。
(三)多媒體的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特征
目前,我國由于計算機普及程度有限,在計算機用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計算機進行課堂演示成為許多教師熱心鉆研的課題,逐漸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多媒體課件類型,即演示型多媒體課件。
演示型多媒體課件一般是由教師自行編制的,應用PowerPoint一類的演示文稿制作軟件,教學程序基本屬于直線式順序教學,用于輔助各科的課堂教學。
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元素,能與Authorware等多媒體創作工具結合,具有強大的表現能力,在直線式程序的基礎上有簡單的跳轉和鏈接功能,適于各學科演示內容提要、數據圖表、動態現象、模擬示意。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可用來配合課堂的講授、討論、練習、示范等各種教學方法。
(2)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應用多媒體課件,首先要設計制作相應的課件,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理論指導原則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目標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把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實現教育教學的優化。對多媒體課件設計影響較大的理論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初期,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階段,是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標志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成熟階段。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考點5.3信息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