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考試說話范文:悉尼歌劇院建設軼事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2
146

蜚聲于世的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澳大利亞著名港口城市悉尼三面環海的貝尼朗岬角上。它由一個大基座和三個拱頂組成,占地逾18萬平方米。遠遠望去,既像一簇潔白的貝殼,又像一隊揚帆的航船。
說起悉尼歌劇院的建造,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軼事。
1956年,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凱希爾應擔任樂團總指揮的好友古申斯的請求, 決定由政府出資在貝尼朗建造一座現代化的歌劇院。 有30 個國家的建筑師送來了223個設計方案,由美國著名建筑師沙里寧等人組成的評委會負責評選。評選初期,沙里寧因故未能及時參加。他對初評出來的十個方案都不滿意,便又仔細地審閱了被淘汰的213個方案,從中挑選出38 歲的丹麥建筑師耶爾恩·烏特松設計的方案。獨具慧眼的沙里寧認為,這個設計方案如能實現,必將成為非凡的建筑。 他最終說服其他評委采納了這個方案, 使之免遭“胎死腹中”的厄運。
當烏特松的方案于1959年開始付諸實施時,又遇到了拱頂殼面建筑結構和施工技術方面的困難。經過修改設計后,才使殼面得以繼續施工。但當工程進行到第九年時,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凱希爾總理去世了,新上臺的自由黨人以造價超過原估算為由,拒付所欠設計費, 企圖迫使工程停止。而此時劇院的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形成騎虎難下,欲罷不能之勢。最后經過多方協商, 由政府的三人小組取代烏特松負責工程繼續建設。經歷了15個艱難的春秋之后,悉尼歌劇院終于在1973年竣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專程前往悉尼,參加了10月20日舉行的盛大落成典禮。
移動端訪問:普通話考試說話范文:悉尼歌劇院建設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