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 | 如何理解學前教育“堅持游戲化,拒絕小學化”這句話?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11-28
703

隨著國家政策對教師的不斷提高,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且師范生和非師范生都要考試合格后才能頒發教師資格證,這使得考取教資證更加激烈。因此,想要在筆試和面試考試中,一次過考成功拿證,就必須掌握足夠的教資知識點,今天就來和育德園師小編學習一下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結構化方面的知識點吧。
近年來,小學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幼兒園和家長都重視兒童的學習,甚至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將算數、寫字等內容納入課程,這也正迎合了家長望子成龍的需求,但他們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小學化的危害,所以"堅持游戲化,拒絕小學化"迫不及待。
我們要堅持游戲化,《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幼兒來說,游戲不僅僅是一種消遣,還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可以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技能,豐富兒童的知識,激發想象力,游戲也可以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兒童在游戲過程中的心理氛圍是寬松、自由的,可以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游戲提供了兒童社會交往的機會,發展了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游戲中的審美活動也有利于發展兒童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游戲適應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和需要,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價值。
同時,我們要拒絕小學化,1996 年 1 月原國家教委會在一些省份學前班教育的試點的基礎上,頒發了《學前班工作評估指導要點(試行)》。其中明確規定,學前班的基本任務是:"根據五至六歲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創設良好環境,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為培養一代新人打下良好基礎。"學前班教育教學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要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質;注重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注重發展幼兒的語言和一般認知能力;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注重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求幼兒學習拼音、書寫漢字、學做算術題(筆算)。"學前班教育小學化會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制約幼兒智力的發展,壓制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兒入學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化傾向出現的原因可能有:受當代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希望,還有就是幼兒教師自身教育能力不足和幼小銜接機制的不完善,使幼兒過早面臨升學壓力。對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各地教育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出臺措施規范學前教育,淡化其濃重的應試功利色彩,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
(2)幼兒園遵循教育規律,轉變教育理念,將教學重點從學習外語、拼音、識字轉向重點培養孩子真善美的價值觀、與人相處的能力、創造力與想象力等。
(3)家長們也要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潛在危害,改變以往的功利和焦慮心態,真正還孩子一個寬松、快樂的生活環境。
(4)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教育觀念的提升,即明確幼兒教育需要什么,要做什么;教育方法的改進,即通過更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提 高教學效率。
(5)完善幼小銜接機制,避免幼兒面臨升學壓力。
總之,無論從幼兒園還是家長方面,都應該認真貫徹《綱要》和《指南》的思想,堅持游戲化,拒絕小學化,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