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 | 為什么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飯,在家卻要追著喂??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11-28
690

隨著國家政策對教師的不斷提高,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且師范生和非師范生都要考試合格后才能頒發教師資格證,這使得考取教資證更加激烈。因此,想要在筆試和面試考試中,一次過考成功拿證,就必須掌握足夠的教資知識點,今天就來和育德園師小編學習一下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結構化方面的知識點吧
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飯,在家中卻要追著喂,這是幼兒保育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家長對此很無奈,也找不出具體原因在哪里,這樣就會導致親子關系發生變化,也不利于幼兒膳食的吸收以及身體的正常發育。幼兒在幼兒園中和家里吃飯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具體原因如下:
1.家長的溺愛。
現在孩子都是家中寶,是父母的心頭肉,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對于孩子各個方面都盡量達到孩子的要求,而不考慮事情的結果。對于孩子吃飯問題同樣如此,在家里,父母沒有對孩子吃飯問題作出具體的要求,比如:吃飯不挑食,吃飯過程中盡量少說話,安靜吃飯,每天飯量要達到基本要求,不能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父母對孩子吃飯問題的暫時姑且讓步,家長和幼兒園的要求不一樣,是造成孩子在家里吃飯要家長追著喂的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2.父母與幼兒教師言行不一致。
環境會影響孩子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榜樣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不知不覺的。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在教導孩子時吃飯要不挑食、不偏食、安靜吃飯,自己卻在生活中挑食,這造成了言語和行為的不一致,對孩子的引導也就大打折扣。
3.無關刺激的干擾造成幼兒注意的分散。
幼兒的注意是無意注意占優勢,他們容易被新異的、多變的或強烈的刺激物所吸引,加之注意的穩定性較低,容易受無關刺激的干擾。在家中,孩子的注意容易被周圍的玩具或者其他事物所吸引,導致了注意的分散,使他們不能將注意力放在飯菜上,同時,幼兒的自控能力差,也是他們注意不能集中到飯菜的一個主要原因。
針對以上現象,我們可以具體這樣做:
1.家長提出明確要求。
家長可以在飯前循循善誘告訴幼兒吃飯的注意事項,如:飯前要洗手,吃飯時要盡量不說話,不挑食、不偏食,菜飯結合。除了要在孩子吃飯前提要求,在平時生活中,也要進行滲透教育,進行生活化教育,讓幼兒逐步養成吃飯的好習慣。
2.父母要當幼兒生活的好榜樣。
由于幼兒好模仿,父母不僅要告訴幼兒怎么做,還要以身作則,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言行一致,做幼兒生活的榜樣。
3.吸引幼兒興趣
家長可以將飯菜做的富有造型,這樣就會足夠吸引幼兒興趣,比如:將幼兒不愿意吃的菜變花樣來做。除了吸引幼兒興趣,父母在幼兒進餐前,要將無關刺激拿到幼兒看不到的地方,防止幼兒注意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