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 | 如何理解幼兒園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11-28
824

隨著國家政策對教師的不斷提高,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且師范生和非師范生都要考試合格后才能頒發教師資格證,這使得考取教資證更加激烈。因此,想要在筆試和面試考試中,一次過考成功拿證,就必須掌握足夠的教資知識點,今天就來和育德園師小編學習一下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結構化方面的知識點吧
問:如何理解幼兒園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我認為,幼兒園選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根據游戲的特點以及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的。
首先,我們知道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主動的、自愿的活動,他們在游戲中可以自由選擇游戲的內容、玩法、材料及同伴等,在游戲中,幼兒是快樂的。幼兒生活、勞動、學習等常常是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的,或是直接將生活、學習、勞動的過程變成游戲活動。可見幼兒喜歡游戲,還喜歡把他們的一切活動游戲化。
其次,為滿足身心發展需要,以及解決發展需要與自身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幼兒創造并參與游戲,在游戲中去滿足需要,適應生長。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決定了幼兒游戲的水平,從最初的"無所事事"到簡單的獨自游戲,從平行游戲到最高級的聯合游戲,幼兒所玩的游戲內容、形式等與其實際身心發展水平是相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說游戲是與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主要活動。
另一方面,對于幼兒來說,游戲不只是成人所認為的簡單的消遣,或是精力的揮霍,它更多的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游戲中,幼兒是一種自發的學習,他沒有十分明確的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甚至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某個游戲之后,自己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會做什么。但并不是說這種學習沒有目標,而是說這種目標是隱含于游戲過程之中的。
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好動、好奇、操作擺弄物體、與人交往等需要,而不是成人要求他這樣做,強迫他學習規定的東西,所以,游戲中的學習完全是由幼兒的興趣、喜好、探索等內部動機推動的。因此,幼兒在游戲中總是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加上積極性、主動性高,因而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是潛移默化的,甚至幼兒自己也不知道是在進行學習。
最后要說的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也是我國幼兒園教育的一項特殊原則。
幼兒園的創始人福祿貝爾強調:"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幼兒最自然的活動方式就是生動活潑的游戲。我國幼教之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生性好動,以游戲為生命。"游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他們兒童身體、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發展以及成長的重要手段。在游戲活動中易于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兒童玩中學,學中玩,學得輕松愉快。游戲所涉及的內容是與兒童的興趣相關聯的,游戲應該與兒童的行為相關聯,游戲應該與兒童的主動、自發相關聯。游戲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實施的背景,還是課程實施的途徑。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幼兒園選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移動端訪問:結構化 | 如何理解幼兒園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