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課稿之《云南的歌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9-25
242

學子們對于說課稿這個東西來說一定是比較摸不到頭緒的,那些想考教師資格證的學子們,這時候要是有個有關說課稿的模板,一定會讓事情變得簡單便捷很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語文說課稿之《云南的歌會》,作為大家的模板。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便捷。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終與民族文化相伴隨。學習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對我們民族的了解和感情。本單元以民俗文化為主題,幾位文化名人通過對故人故事的回憶,對生活和藝術的思考,為我們開啟了琳瑯滿目、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的大門。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2、教學目標:
依據本單元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產生的藝術效果這一學習重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云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的文化知識。
(2)、理解三種不同場合民歌的方式和內容及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3)、體會作者在歌會場景所觸發的情感。
3、教學重點:賞析文中優美的詞句,加強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二、 說教法
1、啟發式教學法:
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啟發式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強調自學為主,學生要在教師主導作用下,通過自學主動的學習掌握知識。自學是學生逐漸不依賴他人而獨立獲得知識成為學習主人的關鍵。
2、協作討論法:
通過協作討論,學生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鉆研精神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本課教學中運用這一方法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3、多媒體演示法:
多媒體是多種信息傳播的媒介,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語文課堂,充分運用視聽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創設課堂教學的優良環境和氛圍,增添教學內容的源頭活水,擴大教學信息量,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 說學法
1、朗讀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的文章更要多讀,在反復朗讀中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可采用自由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深悟文趣。
2、圈點批注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點出重點的字詞句及有疑問的地方,在相應的位置批注字詞句義及寫法、作用。運用圈點批注的學習方法,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3、查閱資料法:
新大綱提出要培養中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
有關材料。課前布置學生閱讀書籍或上網查詢,了解云南的風土人情。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應努力遵循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喜歡這種方式并且樂于實踐。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新途徑,初嘗自主學習的無窮樂趣。不再一味聽記,而是主動探究,親身實踐,開動腦筋,探求真知。
移動端訪問:語文說課稿之《云南的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