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5-24
761

參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自我中心言語是幼兒時期在外部言語發展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種介于有聲言語和內部言語之間的特殊言語形式。這種言語形式的特點是語法結構與成人的簡單語法相似,但多以單一事項為主,不以提供信息、提出問題或交往為目的,常常忽略他人反應和意見。
2.A【解析】個性傾向性系統包括需要與動機、興趣、志向、世界觀等要素,是推動個性發展的動力因素,決定一個人的活動傾向性、積極性。題目中不同的幼兒對不同的活動表現出不同的興趣就體現了個性傾向性系統的差異。
3.A【解析】有意想象是在刺激物的影響下,依據一定的目的而進行想象的過程。題目中教師對幼兒進行提問給幼兒帶來了刺激,使幼兒根據云朵進行想象屬于有意想象。
4.D【解析】通過分析兒童的繪畫、日記等了解兒童心理的方法是作品分析法;實驗法是通過控制和改變兒童的活動條件,以發現由此引起心理現象的有規律性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現象之間的聯系的方法;測驗法是根據一定的測驗項目和量表來了解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方法;觀察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其語言、表情和行為,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征的方法,故選D。
5.A【解析】3~6歲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強烈的聲音、鮮明的顏色、生動的形象、突然出現或變化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老師在講故事時,經常會用不同的語氣、語速來表現故事中不同角色,這樣做是為了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6.A【解析】幼小銜接教育的實質主要是培養孩子適應小學教育的各種素質即主動性、人際交往等,所以選擇A選項。
7.B【解析】1923年,陳鶴琴先生在南京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創立了“活教育”理論。
8.B【解析】象征性游戲階段兒童的認知處于前運算階段,能以假想的情境和行為反映客觀事物或主觀愿望。最常見的象征性游戲如兒童跨在棍子上“騎馬”、坐在椅子上“開車”、哄布娃娃睡覺等。
9.B【解析】結構游戲能使幼兒了解各種結構材料的性質,增強對數量和圖形的理解,獲得對對稱、平衡、高度、長度、厚薄、寬窄、上下和左右等概念的認識,學習組合、堆積、排列各種形體的技能。
10. A【解析】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做到:①一日活動中的各種活動不可偏廢;②各種活動必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題干中有些教師把教育和保育隔離開來,不注意利用各環節的教育價值,這種做法違反了該原則。
學習交流平臺:關注育德園師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考試資訊!
移動端訪問: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