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2個月,考幼兒教師資格證你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1-30
368

考試臨近,不知道小伙伴們準備的怎么樣,育德園師的小編準備了一些幼兒教師考試知識點供大家參考一下:
一、嬰幼兒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遺傳素質為嬰幼兒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
2.胎內環境等先天因素對兒童發展有重大影響;
3.成熟機制在兒童發展中具有制約作用。
(二)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兒童所處的社會、家庭、教育等各種環境因素,環境和教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1.環境引導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發展;
2.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奠定基礎;
3.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它決定兒童的發展方向,為兒童的發展提出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三)兒童自身的能動性
1.兒童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作為獨立的生命體所具有的能動性;
2.同樣的環境對于不同的兒童可以產生不同的影響;
3.從兒童的心理發展來看,兒童認識外界是兒童內部的主動活動的過程;
4.沒有兒童自身能動性的體現,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難以完全得到實現。
二、幼兒期的年齡特征(3~6歲)
1.幼兒初期(3~4歲)的心理特征
(1)行為受情緒支配,3歲幼兒的情緒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2)愛模仿;
(3)思維帶有直覺行動性。
2.幼兒中期(4~5歲)的心理特征
(1)愛玩、會玩,活潑好動;
(2)思維具體形象;
(3)開始接受任務;
(4)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3.幼兒晚期(5~6歲)的心理特征
(1)好學、好問、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
(4)個性初具雛形。
三、嬰幼兒心理發展趨勢
(一)從簡單到復雜
1.從不齊全到齊全;
2.從籠統到分化。
(二)從具體到抽象
兒童的心理活動最初是非常具體的,以后越來越抽象和概括化。兒童思維的發展過程就典型的反映了這一趨勢,幼小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體形象的。比如,他認為兒子總是小孩,他不理解“長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兒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維方式——抽象邏輯思維在學前末期才開始萌芽發展。
(三)從被動到主動兒童心理活動最初是被動的心理活動的主動性后來才發展起來,并逐漸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極大的主觀能動性
兒童心理發展的這種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無意向有意發展;
2.從主要受生理制約發展到自己主動調節。幼小兒童的心理活動,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隨著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也逐漸增長。
(四)從凌亂到系統化
兒童的心理活動最初是零散雜亂的,心理活動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比如,幼小兒童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都是心理活動沒有形成體系的表現。正因為不成體系,心理活動非常容易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活動逐漸組織起來,有了系統性,形成了整體,有了穩定的傾向,出現每個人特有的個性。
四、幼兒動作發展的特點
1.整體到局部規律
即從整體動作到分化動作的規律。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
2.首尾規律即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的規律
嬰兒最早的動作發生在頭部,其次是軀干,最后是下肢。
記憶小口訣: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3.近遠規律即從中央部位動作到邊緣部位動作的規律
兒童這一動作的發展規律表現為動作先從頭部和軀干開始,然后發展雙臂和腿的動作,最后才發展手的動作。
4.大小規律
即從粗大動作到精細動作的規律。嬰兒首先出現的是身體肌肉大肌肉動作,如頭部動作,以后才是靈巧的小肌肉動作,以及精準的視覺動作。如描圓圈、系鞋帶、扣紐扣等。
5.無有規律
即從無意識動作到有意識動作。嬰兒最初的動作是無意的,以后越來越多的受到心理有意識的支配。
五、幼兒知覺發展的規律
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恒常性。
最后:小編希望以上知識對您考取幼兒教師資格證有所幫助,雖然隨著教師資格證考試難度的增加,教師資格證越來越難考了,但是只要努力學習,相信一定會考過得,考生們如果還想了解相關知識,可以從官網上向育德園師的老師們咨詢,一定會給您專業的答案的,祝考生們都有一個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