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2.4.2學前教育的原則與特點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30
336

(二)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
以上談到了教育的一般原則,對學前兒童來說,由于其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教育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保教合一的原則
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在全面、有效地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兒童生活上的照顧和保護,保教合一,確保兒童真正能健康、全面地發展。與中小學教育不同,學前教育對兒童的保育方面很重要,這是由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貫徹這一原則應明確以下幾點:
(1)保育和教育是學前教育機構兩大方面的工作
保育主要是為兒童的生存、發展創設有利的環境和提供物質條件,給予兒童精心的照顧和養育,幫助其身體和機能良好地發育,促進其身心健康地發展;教育則重在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態度,發展兒童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引導兒童學習必要的知識技能等。這兩方面構成了學前教育的全部內容。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聯系、互相滲透
學前教育機構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關系是由學前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雖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職能,但并不是截然分離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滲透著教育的內容。
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別孤立地進行的,而是在統一的教育目標指引下,在同一教育過程中實現的。有的保育員在護理兒童生活時,忽視隨機地、有意識地實施教育,結果無意識地影響了兒童的發展。這可能助長了兒童的依賴思想,也使他們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鍛煉自己能力的實踐機會,也可能在無形中剝奪了童發展自己的權利。
2.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游戲是學前教育機構的基本活動。游戲最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是兒童最愿意從事的活動,最能滿足兒童的需要,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具有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教育價值。
(1)游戲是兒童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
對于學前兒童來說,游戲也是一種學習,它是一種更重要、更適宜的學習。福祿貝爾說:“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幼兒最自然的活動方式就是生動活潑的游戲。蒙臺梭利說: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以過程為導向,以樂趣為目的,以內驅動機為主的活動。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生性好動,以游戲為生命”。游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他們兒童身體、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發展以及成長的重要手段。在游戲活動中易于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輕松愉快。
(2)游戲是內容和形式的結合
游戲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實施的背景,還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游戲所涉及的內容是與兒童的興趣相關聯的,游戲應該與兒童的行為相關聯,游戲應該與兒童的主動、自發相關聯。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保證游戲的時間和空問,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使兒童充分自主、愉快地游戲,通過游戲促進身心發展。
3.教育的活動性和直觀性原則
學前兒童認知直覺行動性與形象性的方式和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中、小學生那樣,主要通過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發展,而必須通過活動去接觸各種事物和現象,與人交往,實際操作物體,才能逐步積累經驗,獲得真知。離開了活動,就沒有兒童的發展。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不能只讓兒童靜坐著看和聽,而應該盡各種辦法,引導兒童主動活動。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教師應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出發,以活動為基礎展開教育過程。同時,活動形式應多樣化,讓兒童能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得到發展。貫徹這一原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的活動性
①以活動為中介,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兒童的發展
學前教育促進兒童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活動來進行的。學前兒童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使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動空間、時間,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以及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為兒童積極主動活動提供可能。
教師既要相信兒童,放手讓他們進行各種活動,又要適時地支持和引導,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同時還應鼓勵兒童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手段。
活動過程要了解兒童的活動狀態,這包括兒童心理覺醒水平、興趣中心和需要、活動準備狀態、習慣性行為、動機和情緒背景、學習和活動方式及其特點等。因此,研究和了解兒童狀況,對于實現課程組織實施活動化具有實質性價值。
②教育活動的多樣性
學前教育機構的活動不應當是單一的。因為活動的內容、形式不同,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注意教育活動的多樣性,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如從類型來說,有集中教育活動、游戲、日常生活活動、親子活動、勞動等,從活動的領域來說有健康的、科學的、語言的等領域的活動;從表現形式來看,有聽說表達類、運動類、動手制作類、小實驗等活動;從組織形式來看,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2)教育的直觀性
由于學前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的特點,使得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事物。學前兒童主要是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的。是通過直接感知認識周圍事物,形成表象并發展為初級的概念。對學前兒童的教育應考慮體現直觀形象性。
①教師要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的身心發展水平,運用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手段,從具體的、有情節的事物向無情節的事物過渡,從實物類型的直觀向圖片、模型、語言直觀等過渡。
②教師通過演示、示范、運用范例等直觀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同時,還可以輔以形象生動的、聲情并茂的教學語言,幫助兒童理解教學內容。
③通過具體可見或可操作的活動,使兒童比較容易直觀形象地理解所學的內容,更快地獲得各種知識經驗。
4.生活化和一日活動整體性的原則
由于學前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對兒童的教育要特別注重生活化并發揮一日活動的整體功能。
(1)教育生活化
生活化首先就是指教育生活化,也就是說要將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內容納入課程領域。例如,課程安排依照學前教育機構生活的自然秩序展開;課程內容可以依據節日順序展開;或者依據時令、季節變化規律來組織課程等等。加強教育同生活的聯系,就是要將學前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經驗加以整合,不論是日常生活中學習積累的,還是在非日常生活中應該了解和認識的,都納入到課程組織結構中加以統整。
(2)生活教育化
生活化還有一種含義就是指生活教育化,也就是將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已獲得的原有經驗,加以系統化、條理化,在生活中適時引導,促進學前兒童發展。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在成人看來并不重要的小昆蟲、小石子、樹葉等各種各樣的自然物,都是學前兒童眼中的寶貝,教師若能對學前兒童的世界加以觀察.并有效將這些內容組織起來。將會使學前兒童在感知生活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如教育活動設計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包括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之中,及時抓住機會對兒童實施教育。通過幫助兒童組織已獲得的零散的生活經驗,使經驗系統化、完整化。此外。活動的內容選擇、活動的實施等都要注意生活化。
在這一事例中,教師能夠在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機展開教育,并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強化,體現了課程組織生活化的原則。
(3)發揮一日活動整體功能
學前教育機構一日活動是指學前教育機構每天進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動。它不僅包括由教師組織的活動,如兒童的生活活動、勞動活動、教學活動等,還包括兒童的自主自由活動,如自由游戲、區角自由活動等。
學前教育機構應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種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讓一日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之中。
①一日活動中的各種活動不可偏廢
無論是兒童吃喝拉撒睡一類的生活活動。還是教學活動、參觀訪問等活動;無論是有組織的活動還是兒童自主自由的活動。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對兒童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顧此失彼,隨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種活動。
②各種活動必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
每種活動不是分離地、孤立地對兒童發揮影響力的。一日活動必須統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整體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標滲透到各種活動中每個活動怎樣圍繞目標來展開,就成為實踐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