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2.1.2教育的概述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19
212

三、教育與政治經濟的關系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是相互制約的關系,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而教育又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一)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即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為誰服務的問題,并非決定教育的一切。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在人類社會中,誰掌握了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誰掌握了國家政權,誰就能夠控制精神產品的生產,誰就能控制學校教育的領導權,并且通過對教育方針政策的頒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經費的分配、教育內容特別是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規定、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的任命聘用等實現對教育領導權的控制。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權
一個國家設立怎樣的教育制度,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進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標準怎樣確定,基本上都是由其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道德的內容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特別是培養出來的人應當具有什么樣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識傾向.則是由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國家的這種要求通過制定教育目的、規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以及相應的考試評價手段來實現。
(二)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
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所決定,但是,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也有積極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教育通過培養人才實現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途徑。其次,教育通過促進個人社會化來為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2.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政體,但又間接取決于這個國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業發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增強人民的權利意識,認識民主的價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動政治的改革和進步。
3.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學校教育不僅向學生傳播、灌輸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識,而且通過在校師生的言論行動、學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會宣傳一定的思想意識,制造社會輿論,影響社會的風俗習慣和道德面貌等,起著鞏固現有政治經濟制度的作用。
四、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
教育能否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發展規律。教育和人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的關系:一方面,教育在個體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又要受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個體的身心發展狀態是教育行為的依據。
(一)人的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個體身心發展是指作為復雜整體的個體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特別是指個體的身心特點向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過程。
人的身心發展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生理的發展,也稱為身體的發展。個體身體的發展包括機體的正常發育和體質的增強兩個方面。機體的正常發育包括身體各個器官、各個系統的健康成長,它是個體體質增強的條件和主要內容,而體質的增強又有助于機體的正常發育。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聯系,在實際活動中融為一體。
二是心理的發展。指人的精神方面的發展。包括認知和意向兩個方面的發展。認知的發展指感知、記憶、思維等方面的發展;意向的發展指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發展。人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是緊密相連的,生理的發展是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心理的發展也影響著生理的發展。
1.教育要適應個體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
教育工作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具體任務,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必須指出的是,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與階段性,并不意味著教育應遷就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或降低教育的標準與要求。教育必須不斷地向學生提出能接受的但又高于其現有水平的要求,以促進他們的發展。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及人們在教育實踐中概括的“跳一跳,摘個桃”的經驗,都值得借鑒。
2.教育要適應個體發展的不平衡性
個體發展的不平衡性告訴我們,人的不同素質都有其發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期。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須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內,施以相應的教育,促進素質的發展。
3.教育要適應個體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個體發展的穩定性要求教育者必須掌握各個年齡階段當中一般的、相對穩定的特征與規律,作為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的客觀依據,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計劃性,消除隨意性和自發性。
個體發展的可變性又要求教育者經常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其發展的潛力和可能性,調整教學計劃和教育措施,提供符合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狀況的教育條件,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
4.教育要適應個體發展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根據人體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選擇適宜、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的發展。
5.教育要適應個體發展的互補性.促進人的個性發展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困難,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因此,培養自信和努力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1.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學校教育是根據社會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時間,有計劃地、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對人進行系統的培養。
(2)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教師不僅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而且熟悉個體心理,懂得采取恰當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因而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達到預期的效果。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學校教育能夠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給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發展,從而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養。
2.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社會對個體的要求或期望有體質、思想道德、知識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規范。學校根據這些要求,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專門人才培養的要求而作相應的調整,并有意識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標的形式去規范學校的其他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達到規范的目標。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時間相對集中、有專人指導并進行專門組織的教育活動。此外,學校教育使個體處在一定的學習群體中,個體之間發展水平有差異,這也有助于個體的發展。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學校教育的內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即使專門學校的教育內容,也屬該領域普遍和基礎的部分,因而對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具有長遠的價值。此外,學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這對人的發展來說,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在開發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學校教育內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學生集體中學生間表現出的差異性,有助于個體特殊才能的表現與發現。在個性發展方面。學校教師和領導有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素養,這有助于他們發現學生的個性,并尊重和注意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時,學生在群體中的生活也有助于從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閃光點,豐富自己的個性。
移動端訪問: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2.1.2教育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