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綜合素質》高頻考點預測歸納六寫作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3-31
192

寫作能力考點歸納
考點歸納
1.掌握文體知識,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的文體寫作。
2.能夠根據文章中心組織、剪裁材料。
3.具有布局謀篇,有效安排文章結構的能力。
4.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能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
重點提示
一、常見的修辭方法
修辭方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比、對偶、排比、反復、反語、反問、設問等。
(一)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比喻又分為明喻、借喻、暗喻等多種方法。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和喻體。比喻的作用是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二)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是以部分代全體);花白胡子坐在墻角里吸旱煙("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三)比擬
比擬是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為擬物,后者稱為擬人。如: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四)夸張
夸張是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它包括擴大夸張、縮小夸張和超前夸張三種類型。夸張的作用是用言過其實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如: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擴大夸張)
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縮小夸張)
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超前夸張)
(五)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六)對偶
對偶是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七)排比
排比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乎我的意料。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八)反復
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間隔出現。如: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九)反語
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十)反問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十一)設問
設問是為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設問是自問自答的)。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
二、常見的文體寫作
(一)新聞文體類
新聞是對新近發生或者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新聞有廣義的新聞和狹義的新聞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消息、通訊、調查報告等各種新聞文體的統稱。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
1.消息
消息就是用最簡要和最迅速的手段報道最近發生事件的一種新聞宣傳文體。新聞消息就是告訴人們發生了什么,報道最近發生的事實。
2.消息的特點
(1)真實準確;
(2)講究實效;
(3)短小精粹。
3.消息的分類
(1)動態消息:也稱動態新聞,這種消息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國際的重大事件,報道社會主義建設中
的新人、新事、新氣象、新成就、新經驗。動態消息中有不少是簡訊(短訊、簡明新聞),內容較單一,文字較精簡,常常一事一訊,幾行文字。
(2)綜合消息:也稱綜合新聞,指的是綜合反映帶有全局性情況、動向、成就和問題的消息報道。
(3)典型消息:也稱典型新聞,這是對某一部門或某一單位的典型經驗或成功做法的集中報道,用以帶動全局,指導一般。
(4)述評消息:也稱新聞述評,它除具有動態消息的一般特征外,還往往在敘述新聞事實的同時,由作者直接發出一些必要的議論,簡明地表示作者的觀點。記者述評、時事述評就是其中的兩種。
(5)特寫性消息:主要報導重要新聞事件中人物活動的片段和事件的場景,其特點是運用形象的語言,再現人物活動的場景、細節,給人以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受。
4.消息的結構
(1)標題
消息標題是所有文體中最有特色的一種。它最多可以有3行標題,每行標題分別擔負不同的任務。
第一行引題,也叫肩題、眉題,主要交代背景,說明正題的由來、意義,對正題起一種引發、烘托、提契的作用。
第二行正題,也叫主題、大標題,表達消息的核心內容,是消息標題的骨干,在消息標題中,正題的字號最大。
第三行副題,也叫次題或子題,其作用是補充、說明、解釋正題,常常補述次要事實,或者強調某一觀點,使正題更加完整。
(2)導語
導語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
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
導語的形式主要有:
敘述式、描寫式、提問式、結論式、號召式、摘要式、評論式、綜合式、解釋式等。
(3)主體
主體是在導語的基礎上,引入更多的與主題相關的事實,使之更加翔實、具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
消息主體的寫作,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圍繞主題,扣緊導語。
②段落分明,啟承自然。
③手法靈活,敘述生動。
(4)背景
新聞背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及與其他方面的聯系等。寫新聞有時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襯托、深化主題的作用。
背景常見的類型有三種:對比性的、說明性的、注釋性的。也有的新聞學將背景分為四種:人物背景、地理背景、歷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5)結尾
消息是敘述性文體,敘完即止,一般不用專門的結尾句段。有些消息服從主題的需要,用專門的評論、點睛、建議、背景等內容結尾,以增大消息的容量,提高消息的表現力。新聞的結尾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這些結尾寫作與一般記敘文結尾的寫作并無大的不同。
(6)消息來源和署名
消息來源指消息由何新聞機構采寫,寫發于何地、何時,正規的消息都標注消息來源。
(二)通訊
1.通訊的概念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
2.通訊的特點
一般來說,通訊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1)嚴格的真實性;
(2)報道的客觀性;
(3)較強的時間性;
(4)描寫的形象性。
3.通訊的寫作
(1)主題要明確。
(2)材料要精當。
(3)寫人離不開事,寫事為了寫人。
(4)角度要新穎。
三、教育寫作
(一)教育寫作應注意的問題
1.材料的閱讀
閱讀材料是寫作的基礎。因此必須根據作文要求,有針對性地、認真地反復閱讀材料。閱讀時要通讀和細讀相結合。
通讀即快速掃閱全文,了解材料的題材、體裁、結構和邏輯關系,了解材料的主要內容、主要問題以及主要問題的類別和性質。
細讀是指在通讀的基礎上,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材料,把握材料的細節,進一步明確材料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事實,弄清主要問題形成的特殊原因和條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挖掘隱含在材料中的深刻含義,歸納出可資論證的觀點。
2.概括主題的方法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就是用簡明的語言文字,準確地概括主要問題的內容、性質,闡明主要觀點和看法。具體到寫作上,則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而言,它類似于普通文體寫作概述主要問題,是建
立在對材料內容和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的基礎之上。材料所反映的內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包含的意思可能是多層次的,反映的觀點可能差別很大。因此,分析和歸納問題時要有所側重,即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搞清問題的針對性。
3.解決問題的方法
考生可根據給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及其類別,與自己收集的這一類別的社會問題進行比較和印證,認識該主要問題形成的普遍規律以及一般的解決方案,同時根據該主要問題形成的特殊原因和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般性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提出方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提出的方案就要針對問題產生的現實原因、條件和具體環節,提出各種解決辦法,消除問題在各個主要環節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提出方案不可能一步到位,方案中可能有不完善的方面,因此要對方案反復論證評估,查找漏洞,不斷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使最終方案成為可選的最佳方案。
在表述解決方案時,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要層次分明,前后照應,不能雜亂無章,更不能相互抵觸。
4.論述問題的方法
(1)立論
立論是寫作議論文的關鍵環節,即確定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立論必須立足于給定材料,從中挖掘出可供議論的中心論點。
在立論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立論要聯系教育現實,有針對性。教育寫作所給材料都是反映教育方面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考生要在立足于給定材料所反映問題的基礎上,廣泛聯系教育現實中相同性質的問題,從中引申歸納出自己的中心觀點。
②立論要正確、鮮明、集中、深刻、新穎。立論正確是指論點必須是從給定材料中引申出來的、合乎社會普遍認同的觀點,能夠揭示問題的本質,符合客觀規律。立論鮮明是指論點要是非明確,立場堅定。立論集中是指議論文中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即論點要高度概括,能表明作者的主要看法和觀點。立論深刻是指論點見解有獨到之處,能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立論新穎是指論點新穎,能給人以新的啟迪。
(2)擬標題
標題是作者給文章所起的名字,或稱文題或題目。標題是文章的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與文章的思想內容、題材、情調、色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好的標題往往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產生急于讀下去的強烈欲望;能幫助揭示主題,有助于讀者理解文意。
議論文中常見的標題的擬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標題直接點明主題。這種標題開門見山、一目了然,使讀者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標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標題只說明文章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并不表明作者對這些問題的態度和觀點。
③標題運用設問、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這類標題針對性強、引人注目,能啟發人思考。
④標題引用語錄或詩句。這類標題的擬定一般引用革命導師、英雄人物的話或現成的詩句。
總之,標題的擬定方法有很多,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保證擬定的標題要準確、醒目、精煉、新穎。
(3)結構安排
在解決了立論和標題后,就需要進行結構安排,對文章內部的觀點和材料進行合理安排,也就是確定議論文的結構。一般來說,議論文都有中心論點,它貫穿全文,統率若干論點和論據。寫議論文時,要對這些有全面的考慮,清楚的安排,使之有綱有目,科學化、條理化。一般采用以下結構:
①序論:概引材料,略作分析,提出論點
序論也叫引論,主要任務是把要議論的問題和闡述的中心論點介紹給讀者,使人們對文章所要闡明
的事物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序論寫在文章之首,是文章的開頭。
②本論:擺事實,講道理,進行正面論證或反駁
本論是文章的主體,是議論文分析問題的部分。它的任務是對文章的中心論點展開深入的分析,組織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或反駁謬論的錯誤。
本論的結構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A.并列式。即對所論述的中心分幾個方面來論證。
B.推進式。即對論點論述層次或反駁論點批駁層次形成一個層層深入、步步發展的"階梯式"的論證安排方式。
C.總式。即文章說理層次是先逐次展開論述,之后再綜合分析歸納中心論點。
D.總分式。即首先提出中心論點,再根據中心論點,或用幾個分論點,或用幾個論據分別闡述這個中心論點。
E.總分總式。即文章的說理層次是:先總提,后分述,最后總論。
③結論:聯系實際,引申論點,發出號召
結論是議論文解決問題的部分,是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后所做出的答案。結論應當使人讀后若有所思,深得啟迪。
結論的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A.綜合全篇,卒章顯志;
B.展示未來,鼓舞斗志;
C.提出問題,引起注意;
D.對癥下藥,提出辦法;
E.前后照應,首尾相連。
(二)教育常用文體寫作
1.教學計劃
(1)教學計劃的含義、目的和要求
教學計劃是教育者、教育單位及教育部門根據一定時期的政策方案、工作任務,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預先對某一時期、某一工作所做的安排和構想,并用書面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文體。
教學計劃的寫作目的是對未來時期內的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避免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便于檢查、總結和推動工作。每一位教師,都要制訂教學計劃。編寫教學計劃的基本要求:
① 要熟練掌握教育政策、法規和教育理論;
② 要深入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
③ 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④ 要條理清楚,簡明扼要;
⑤ 要利于實施,方便操作;
⑥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2)教學計劃的基本格式
①標題
教學計劃的標題,一般包括三個因素:計劃實施者、時限和計劃內容。如果計劃不成熟或者尚未正式討論通過,則可在標題后面或下面括號注明"草案"或"供討論用"字樣。
②正文
一般分為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具體措施和相應步驟等幾個部分。
A.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主要是指寫出制訂計劃的背景。如上級機關的方針、政策、指示,時代對該工作提出的任務和要求,過去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和存在的問題,制訂該計劃的某些看法和認識等。行文要簡明扼要。
B.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是指寫出該計劃實施的總目的,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要求制訂計劃者在計劃中體現出所預期的宏觀目標,表達精確,位置醒目。
C.具體措施和相應步驟
具體措施和相應步驟是指寫出為實現總體目標而做的工作安排。它是全文的重心,包括局部性的目標要求、工作項目、分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步驟等內容。措施和步驟的寫作,要求體現出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重點措施和一般措施。重點的內容在行文中要予以突出,即具體措施的內容應得力、具體,實施步驟應切合實際,完成時限要留有余地、積極穩妥。此外,還應注意工作安排要分工明確,職責分明。
(3)結尾
結尾要寫明制訂計劃的日期。
移動端訪問:幼兒《綜合素質》高頻考點預測歸納六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