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案:《中國民歌》教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6-27
513

教師資格筆試和面試都有教案設計的題目,所以練習寫好教案關系到你是否能順利的拿到教師資格證,甚至關系到你能不能勝任老師這個崗位,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先聯系,這里提供的教案該教案節選至網絡,僅供將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進行參考學習,不建議照搬照抄,學習方法很重要。
一、說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十一冊第一課的《中國民歌》之二,它是承接第十冊教材《中國民歌》之一,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杜亞雄先生在《音樂知識》四卷中對少數民族的分類,它分為六大組,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北方草原組中的《牧歌》和西藏高原組中的《巴塘連著北京》兩首民歌。《牧歌》是內蒙古典型的長調民歌。《巴塘連著北京》是西藏一種特殊潤腔風格的民歌。
2、教學目標:
1)了解內蒙古、西藏民歌的特點與風土人情的關系。
2)能分辨出兩個民族民歌的風格。
3)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兩個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四、說教法由于少數民族的民歌分布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各不相同。
為了能幫助學生了解民歌特點的形式與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習慣,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風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移動端訪問:小學音樂教案:《中國民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