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教案怎么寫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5-21
315

在普通話考試中會有讓考到考生寫教案的環節,大家要提前了解一下,有考生們問到端午的鴨蛋教案怎么寫,這個問題在這里小編來給大家講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1 《端午的鴨蛋》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精彩的詞句。
2能力目標:品味語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語言特色;能理清行文思路。
3. 情感目標:感受傳統節日中的民俗文化,感受文中情趣,理解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和情感。
【教學難點】:解讀文本,品味語言。
【教學時數】: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簡介作者。(口頭敘述,參照頁腳注釋)
2、明確本文的學習目標。(幻燈片展示)(1)積累字詞(2)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作者感情(3)品味語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語言特色
3、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幻燈片展示)檢查學生對字詞的音、形、義的掌握,“聽說讀寫”訓練。看字詞讀出或寫音;聽讀音,寫出相應的字詞;讓學生說出一些字詞的含義。
字詞:莧菜 籍貫 城隍廟 肅然起敬 囊螢映雪 莫名其妙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并思考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問題)
1.將文章內容分為三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理清文章思路。明確:1.課文第一段,說“端午”,介紹端午的種種風俗。第二、三段,說鴨蛋,寫家鄉鴨蛋的名聲、特色。第四段正式涉及正題——端午的鴨蛋,著重寫端午的“鴨蛋絡子”。第五段寫吃鴨蛋、玩蛋殼。第六段是補筆。
課文先從端午的風俗談起,從各地均有得風俗寫到家鄉獨有的風俗,再寫到“十二紅”, 寫到“咸鴨蛋”,然后介紹家鄉的鴨蛋——最后涉及正題,寫端午的鴨蛋。)(教師板書: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2.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明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家鄉的熱愛)
3.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哪些風俗是高郵獨有的?
(明確:文章開頭寫了端午的風俗,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可能與別處不一樣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4.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端午的鴨蛋”而要先寫端午的風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法?(學生研討)明確:從文章思路來看,首先寫“端午風俗”,從各地均有的風俗寫到家
鄉獨特的風俗,再寫到“十二紅”,寫到“咸鴨蛋”,于是水到渠成地寫到“端午的鴨蛋”;
從寫作手法上,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就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的背景,起到“鋪墊”作用。這是“鋪墊”的寫作手法。
鋪墊的手法以前我們也學過了。比如《社戲》一文真正寫看社戲的內容還不及整篇的四分之一,全文以社戲為線,在層層鋪墊中凸顯中心。
四、回顧知識上節課我們已經開始學習《端午的鴨蛋》,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文內容。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寫“端午的風俗”,有哪些風俗呢?(學生回答)接著寫“家鄉的鴨蛋”(此處為學生回答),然后寫“家鄉端午的鴨蛋”(此處為學生回答)。整篇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回答:對家鄉的熱愛、對兒時生活的懷念)
五、品味語言
1、學生齊讀第二三自然段。作者是怎樣表達這樣的情感呢?這就需要我們仔細揣摩文中的語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在語言藝術上的追求有三種
(1)“平淡而有味”(2)“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試著在文中二三自然段找找,看看有哪些句子體現了以上的這些特點?學生齊讀第二、三自然段,并畫出能體現這些語言特色的句子。
現在,先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劃出了來,認真品品其中的“味”,想一想字里行間滲透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學生齊讀)
2、(教師學生一起品評)我們先找出一個句子,一起來試著品評一下。請大家看到這一句(幻燈片展示):“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提問同學,先讀,后品評。)本來只要它是腌制咸味的鴨蛋,無論好的壞的都能叫咸鴨蛋吧?可是,在這里,作者卻認為北京的咸鴨蛋連叫做“咸鴨蛋”都不配!不算是“咸鴨蛋”
!聽起來有些孩子氣,是不是啊?(是)作者對北京咸鴨蛋是帶著“鄙視”“看不上眼”的,那么他認為哪里的咸鴨蛋才稱得上是“咸鴨蛋”?(高郵咸鴨蛋)在作者眼中,只有家鄉的咸鴨蛋才能稱之為咸鴨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呢?(因為他對家鄉咸鴨蛋的自豪、喜愛,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認為自己家鄉的才是最好的,其他都是不能比的。)
這樣的句子,我們從中可以讀出一些孩子氣,有著淡淡的幽默和趣味,由此更深一層地我們可以體會到字里行間所滲透出來的作者的情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
3、學生自由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后,分組討論,各小組選取一個句子進行品評。
我們一起品評之后,現在就請大家試著自己來品評一下。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分組討論,各小組選取一個句子進行品評。稍后再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你們的品評成果。先來自由朗讀一遍二三自然段,開始。
4、小組展示品評成果:先讀,后品評。
5、品評小結:“味”:味就是情——對家鄉的自豪、熱愛之情。
4 小結)我們在不斷反復“讀”的過程中,品出“味”來,那我們品出了什么味呢?“味”就是在字里行間滲透的“情”,我們品“鴨蛋味”,感作者的“家鄉情”。“味”是對家鄉鴨蛋的自豪之情,喜愛之情;也就是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之情。
六、拓展延伸
作者懷著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向更多的人介紹了作者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和這個節日里吃的高郵咸鴨蛋。可是,這個備受作者推崇和懷念的端午節,卻遭遇了讓我們都措手不及的事情。請同學們看到這一則材料。并說說你對此現象有哪些看法?
(生:我們要重視并珍惜我國的傳統節日。) (幻燈片展示)資料鏈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留給中國人的是一連串的反思??當今社會,人們似乎越來越熱衷于過“洋節”,如西方的圣誕節”
“情人節”“萬圣節”“感恩節”等都被炒得如火如荼,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日益遭受冷遇。
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七、布置作業:
用充滿感情的語言介紹當地在某個傳統節日里的一些風俗。請大家想一下,我們當地的傳統節日里有哪些風俗?端午節里我們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葉菖蒲到門外等等;春節里在年三十晚祭神、臨近晚上十二點貼春聯和燒鞭炮、說吉祥話等等;
端午的鴨蛋教案怎么寫呢,相信大家應該知道了吧,祝大家都能寫出完整的教案。
移動端訪問:端午的鴨蛋教案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