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4-27
287

一篇好的教學設計能夠讓我們在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面試是將緩解發揮出最佳的水平,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和了解一下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提升我們的在課堂上的表現力。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學校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要幾分鐘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策略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交流導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去操場了解相關的信息,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后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二)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匯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溫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么單位來計量呢 (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00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學生能匯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一直向西至蟠鳳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向西經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溫州中學門口.
……
三,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一)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 (公路上,摩托車表盤上等)
(二)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志)甌海實驗小學距溫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么 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 (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一)應用練習
1,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 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二)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過課前活動,即為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學和生活價值.
課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
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估計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真不錯,想出那么多好辦法來描述1千米的距離.現在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呢
生1:從學校門口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
師:為什么
生1:因為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約15分鐘,所以從學校到我家大約1千米.
師:同學去過他家嗎 (舉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過很多同學沒去過他家.現在就請同學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播放錄像)
教師引導: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
師:我們已經知道1千米的大約路程,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生1:挺累的.
生2:腳也會有點酸.
……
片段二:應用練習
電腦出示: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 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生1:我準備步行,可以鍛煉身體.
師:步行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2:1千米15分鐘,4千米有4個15分鐘要60分鐘.
師:你算的真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的選擇嗎
生3:步行太費時間了,我選擇自己開車到學校,這樣又快又省力.
師:你知道自己開車需要幾分鐘嗎 (全班沉默)
師引導:剛才我們已經知道,汽車每小時大約行駛80千米,估計一下1分鐘大約行駛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點.
師:是啊,那開車4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生5:開車大約需要4分鐘.
師:是啊,你覺得開車怎樣
生5:很方便.
生6:我覺得騎自行車也可以,也很方便,還可以鍛煉身體.
師:騎自行車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的建議都很有道理,還幫孫老師算出了花費的時間,這樣孫老師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
在學習和了解了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這些信息之后,相信同學們能夠將這些基礎的知識掌握住,從而在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時候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移動端訪問: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