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朗讀技巧有哪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5-29
239

大家在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的時候涉及的問題比較多,主考官不僅要問考生們一些相關的問題,還要考考生們朗讀,小編在這里先給大家講一下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朗讀技巧有哪些?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準備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么,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一)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向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的,語速緩慢、語調低沉的。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二)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備課時,重點設計了這個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二、輕攏慢捻抹復挑——指導篇
(一)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二)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象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里,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象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讀。
三、大珠小珠落玉盤——展示篇
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除了課前悉心準備,課堂上有效指導外,課余,組織學生開展朗讀展示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展示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滿足感,促進朗讀的積極性。而更多學生則在榜樣的影響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讀的欲望,“我也可以讀得這么好!”“我可以讀得更好”等念頭在學生的腦中閃現,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整體朗讀水平的提高。
大家在以上的文章中所看到的就是有關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時的朗讀技巧,希望考生們可以掌握一下這些技巧。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朗讀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