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必考點:教育學萌芽時期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9-10-14
1227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多且不容易記憶或容易記混淆,其中較難記憶的就有教育學萌芽時期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知識點,不知道同學們都是怎么記憶的呢?有沒有把相應的知識點總結到一起,然后進行對比記憶呢?對比記憶是比較好記憶的一個方法,今天小編總結了小學教師資格證的教育學萌芽時期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知識點,大家不妨通過對比記憶進行加深記憶哦~~
1.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后人稱為“圣人”。
(1)教育作用的思想:提出“庶、富、教”
(2)教育對象提出:“有教無類”
(3)教育目的:培養治國安民的賢能之士、培養一批“士”和“君子”
(4)教育內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識,即“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5)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第二,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第三,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四,謙虛篤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孟子及其教育思想
孟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維護并發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學說和“性善論”觀點,堅持以“人”為本。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是“教育”一詞的最早出處。
孟子非常重視“君子”和“圣賢”的培養,強調他們應以德為先,德才兼備。
3.荀子及其教育思想
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
重視教育和學習的功能,他認為,學習對人是至關重要的,“學不能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教育決定了人后天的成長,“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認為學無止境、后來者居上,“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4.朱熹及其教育思想
朱熹,中國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學之大者。
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他把荀子“古之學者,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的話作為自己的宗旨,使學生既有德行(“用人倫”),又有知識(“格物致知”),就可以達到培養“圣賢”的教育目的。
第二,他肯定了“學以變化氣質”的教育作用,認為必須培養人的良好的言論思想、行為,使其符合封建倫理,以克服“個欲”。
第三,他肯定了遺傳的作用和“胎教”法,強調兒童的學前教育與教養。
第四,他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向兒童灌輸封建道德觀念和訓練,形成兒童的封建道德行為習慣。
第五,其主要途徑是熟讀五經。他以《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為方法。
第六,他指導學生的修養方法,可以歸納為“立志”、“主敬”、“修養”、“省察”。
通過對比記憶后,希望大家都能清晰的記住這些知識點,為自己在教師資格考試中爭取更高的考試分數,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