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知識點:教育的社會屬性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11-19
772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科目二)考查的主要是教育基礎知識,其中既有教育學的知識也有心理學的知識,涵蓋范圍較大,教育學所占分值較大。今天,老師就幫助同學們分析一下教育學當中的一個重要考點,教育的屬性,幫助大家理解。
教育的屬性包括本質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
1、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也就是說只有人才有教育,動物是沒有教育的。在考試過程中通常以例子反選題的形式出現。例如:媽媽教孩子寫字是教育,大貓教小貓抓老鼠不是教育。
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教育一定是有目的的,也就是后天的,先天、本能的活動不能夠算作教育。例如:嬰兒吮吸不是教育,因為這是嬰兒生下來就會的,是先天本能的反應。
第三,在教育這種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教育一定是有學的人,還要有教的人,而自學是不能算作教育的。
2、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這里我們要抓住關鍵詞語“人類社會”,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教育,也就是說教育從原始社會就開始有了。
2.教育具有歷史性
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例如:奴隸社會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壓迫平民的統治人才,而現代社會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
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識地向受教育者傳遞社會經驗以培養人的社會實踐。言外之意,教育是有自身的發展規律的,即教育的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教育的歷史繼承性與教育的文化有關,優秀的文化是可以繼承下來的。
(3)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與政治、經濟的發展是不同步的,教育可以適當的超前政治、經濟發展,也可以適當的落后政治、經濟發展。
此部分知識點為考試重點,通常以屬性多選、概念反考和例子反選形式考查,同學們要多去理解和記憶,才能夠在考試中拿到高分。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師資格證知識點:教育的社會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