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點教育基礎匯總測試九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0-28
294

簡答題
1.簡述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用途和局限。
【答題要點】(1)用途有三個方面:①數據描述;②數據推斷;③數據的綜合分析。
(2)局限也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統計分析手段的條件性;②統計推斷的概率特征;③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導致數量分析的模糊。
2.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答題要點】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2)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3)學校教育由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負責。
3.簡述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缺陷。
【答題要點】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缺陷:
(1)它未能根據前蘇聯當時已有很大變化的文化教育情況、教育自身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提出和解決新的教育理論與實際問題,而是仍然堅持30年代形成的全部結論,使它帶有濃重的滯后性和封閉性,而缺乏創造性。
(2)該書的嚴重不足還表現在對一系列教育、教學理論問題的處理過于絕對化和機械化,缺乏辯證法。
4.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內容。
【答題要點】(1)課程結構。第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第二,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
(2)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3)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4)教材開發與管理。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5)課程評價。第一,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第二,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第三,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6)課程管理。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5.簡述教育學的研究經歷了哪些階段。
【答題要點】
(1)古代:教育學的萌芽。
(2)近代:教育學的形成。
(3)現代:教育學的繁榮發展。
(4)20世紀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6.簡述教育目的的意義。
【答題要點】
(1)教育目的能規范教育者的行為,指導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標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2)教育目的能激勵受教育者,強化其成就動機和學習動力,滿足其身心發展方向的客觀要求;
(3)客觀的、切實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協調各種教育影響,形成教育合力;
(4)一定時期的教育目的,是國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國家政權意志在教育中的具體體現。
7.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
【答題要點】(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8.簡述教育調查表的編制及其基本要求。
【答題要點】(1)教育調查表的編制應抓好兩個環節:①明確研究問題;②了解具體內容。
(2)要編制好調查表,還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①適用;②準確;③規范。
9.簡述課程計劃編制的原則。
【答題要點】課程計劃編制的原則是:
(1)保證實現教育目的與任務,體現課程結構的完整性。既要體現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又要倮證各類學科之間的協調平衡。
(2)依據科學的課程理論,處理好課程系統內部范疇的幾個基本關系,體現基礎性和多樣性。這些基本關系包括:基礎課與提高課,分科課與綜合課,理論知識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
(3)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精簡課程,加強基礎和有利于發展學生特長;知識體系相對完整,保證學科間的合理關系;統一性與靈活性、穩定與變革相結合。
10.簡述教育觀察研究的主要特點。
【答題要點】(1)教育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搜集資料的活動;
(2)教育觀察是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任何干預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
(3)教育觀察的對象是當前正在發生的事實現象,具有直接性;
(4)教育觀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其結果的解釋也是以有關理論為前提的;
(5)教育觀察總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類是人的感覺器官,另一類是科學的觀察儀器與裝置。
11.簡述教育科學的理論研究的基本過程。
【答題要點】(1)確定理論研究課題。教育理論研究首先要確定選題,即明確理論研究要研究什么問題。
(2)收集和分析文獻資料。這是教育理論研究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3)確定概念范疇并提出研究假設。
(4)形成理論體系并進行檢驗。對理論的檢驗可以分為兩種,即實踐檢驗和邏輯檢驗。
(5)擬定理論研究的論文寫作提綱,撰寫理論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研究論文一般包括標題、問 題的提出、論點、論據、結論等基本成分。
12.簡述教育科學研究的特點。
【答題要點】(1)由研究對象所決定,教育研究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2)研究的周期較長,影響的因素復雜;
(3)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13.簡述檢索文獻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題要點】(1)檢閱要全面,即全面性;
(2)檢閱要認真細致,即準確性;
(3)勤于積累;
(4)善于思索。
14.歷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題要點】(1)歷史是按年代順序,經歷了一個時間空間錯綜復雜的發展過程,而歷史文獻常常是滯后記載,歷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統,影響到歷史研究的可靠性問題;
(2)作為研究對象的歷史事實,歷史文獻的理論內容,是經過“加工”的抽象形態,留存著加工者們的主觀認識,很容易造成失誤;
(3)歷史研究中無法做精確的量的分析。
15.簡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目的。
【答題要點】(1)展示研究價值,取得社會承認;
(2)促進學術交流和成果轉化;
(3)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