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點教育基礎匯總測試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0-20
421

簡答題
1.簡述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
【答題要點】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提出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對象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制定培養目標需要考慮各自學校學生的特點。
2.《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題要點】《義務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本法。”這規定了《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個方面:
(1)發展基礎教育。基礎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學教育,它是一個奠定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基礎教育的狀況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
(2)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3)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作為權利主體,學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權利?
【答題要點】作為權利主體,學生所享有的合法權利主要包括人身權和受教育權,其中人身權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等。
4.近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相比較,出現了哪些變化?
【答題要點】(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視教育立法,強調以法治教。
5.簡述《學記》的教育思想。
【答題要點】(1)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啟發式教學:主張開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失去自信;為學生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
(2)強調教學要循序漸進。
6.簡述夸美紐斯關于“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
【答題要點】夸美紐斯關于“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包括:(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2)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3)要進行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僅強調宗教教育。
7.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答題要點】現代教育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現出一些共同發展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 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 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8.簡述素質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答題要點】(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9.簡述心理發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答題要點】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研究表明,學生心理的發展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
10.簡述教育的概念。
【答題要點】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培養人的活動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教育有廣義和狹義 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 指學校教育,即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教育機構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T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 方向變化的活動。
11潛在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答題要點】潛在課程是指學校教育的總體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如學校建筑、設備)、文化環境(如教室布置、校園文化、各種儀式活動)和人際環境(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集體輿論、校風、校紀等)。潛在課程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12.簡述建立學制的依據。
【答題要點】(1)生產力發展水平;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人口發展狀況;
(4)民族文化傳統;
(5)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13.簡要評價“教育萬能論”
【答題要點】(1)“教育萬能論”認為,教育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人的發展完全是由教育決定的。“教育萬能論”對教育作用的高度評價、對認識教育在人發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它把教育視為人發展的決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2)教育對人的主導作用并不是無條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導作用有一個范圍限制,它是指在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遺傳、環境和教育中, 教育相對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導作用。沒有其他幾個因素綜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發揮出主導作用的;其次,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在 一般情況下,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員擔任教育者,他們能夠反 映社會發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自身的規律,因而能起主導作用。如果這些條件不 具備,教育就不可能發揮主導作用。
(3)教育不是萬能的,人的發展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教育萬能論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它是不科學的。
14.如何理解小學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答題要點】小學教育是在幼兒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的,在層次上屬于初等教育階段,在性質上具有基礎性特點。為小學生未來的生活、學習、發展打好基礎,為中等教育輸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礎,為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打好基礎。
15.簡述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答題要點】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普及性;
(2)基礎性;
(3)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