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10大考點預測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3-07
390

2016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10大考點預測練習,將要考試的同學不妨看看,學習學習。
預測考點1.課程的分類
(1)分科課程又叫學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
(2)綜合課程是由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領域構成的一門學科。代表人物是懷特海。
(3)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兒童中心課程,主張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活動為中心組織課程。代表人物是杜威。
(4)國家課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編制和審定的課程,強調課程內容的一致性、共同性和發展性,在實施上具有強制性。
(5)地方課程是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機構為滿足地方發展需要而設置的課程,具有區域性、本土性的特點。
(6)學校課程也叫校本課稃,是由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編制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7)隱性課程也稱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風、學風等。
預測考點2.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二是通過災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促進教師成長有以下幾種方法: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考點預測3.品德的心理成份
(1)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2)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預測考點4.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所謂“匱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傘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暈的需要,是指人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于外界。所謂“成長性需要”,包括自我實現的需要,審美需要和求知需要。
考點預測5.班級突發事件處理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以讓學生受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為目的。
(2)客觀性原則:教師在處理問題時,要避免“定勢思維”的影響,充分調查,了解事實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處理問題。
(3)有效性原則:班主任處理突發事件一定要考慮“我”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態度去看事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無論什么事都應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4)可接受原則:教師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要能使當事雙方對處理意見或結果心悅誠服地接受,處理不能強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積極加以改止。
(5)冷處理原則: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保持冷靜、公平、寬容的心態,待把問題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再去處理。
移動端訪問:2016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10大考點預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