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頻出考點四學科知識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22
478

考點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1.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2.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3.課程的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牛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青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瀆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瀆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T: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考點二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1.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2.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3)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
(5)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課程的設計思路
(1)學段劃分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統籌考慮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
(2)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數學課程目標包括結果目標和過程目標。結果目標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術語表述,過程目標使用“經歷、體驗、探索”等術語表述。
(3)課程內容
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4.課程的總目標
通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牛能夠: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考點三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
1.課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3)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4)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5)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6)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2.課程的總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有利于正確地理解語言和得體地使用語言;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促進主動學習和持續發展。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英語課程總目標,既體現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體現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頻出考點四學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