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第六節 教育學的發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30
484

第六節 教育學的發展

全面地評價孔子的教育思想,批判地繼承這一份珍貴的教育遺產,以促進現代文化教育事業的建設。
2.墨子的教育思想
作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以“兼愛”“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
(1)論教育作用。墨子堅信教育對建立理想社會的作用,認為教育是有功于天下的事業。他提出了“人性素絲說”,認為人的品性“染于蒼則為蒼,染于黃則為黃”。他主張通過“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建設一個民眾平等互助的“兼愛”社會。
(2)論強力而行。墨子特別強調道德行為的鍛煉,他要求學生樹立“強力而行”的刻苦磨煉精神。
(3)論教育內容。出于培養兼士的需要,墨翟及其弟子確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內容,即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學和技術教育、文史教育和培養思維能力的教育。墨家教育內容的特色和價值主要體現在科學技術教育是訓練思維能力的教育上.它們突破了儒家六藝教育的范疇,堪稱一大創造。
對于獲得知識的理解,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親知、聞知和說知。前兩種都不可靠,必須重視“說知”,即依靠類推和明故的方法來獲得知識。
3.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張“絕學”和“愚民”,認為“絕學無憂”。根據“道法自然”的哲學,道家主張教循自然原則,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道家反對儒家的禮教,主張培養“上士”或“隱君子”;提倡懷疑的學習方法,講究辯證法,提倡“用反”“虛靜”等充滿辯證法思想的教育教學原則。
4.《學記》的教育思想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第六節 教育學的發展